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 正產 正產胞衣不下第六十二

產婦有兒已下地, 而胞衣留滯於腹中, 二、三日不下, 心煩意躁, 時欲昏暈, 人以為胞衣之蒂未斷也, 誰知是血少乾枯, 粘連於腹中乎!世人見胞衣不下, 未免心懷疑懼, 恐其沖之於心, 而有死亡之兆。 然而胞衣究何能上沖於心也。 但胞衣不下, 瘀血未免難行, 恐有血暈之虞耳。 治法仍宜大補其氣血, 使生血以送胞衣, 則胞衣自然潤滑, 潤滑則易下, 生氣以助生血, 則血生自然迅速, 尤易催墮也。 方用送胞湯。

當歸(二兩, 酒洗)、川芎(五錢)、益母草(一兩)、乳香(一兩, 不去油)、沒藥(一兩, 不去油)、芥穗(三錢, 炒黑)、麝香(五、, 研, 另沖)

水煎服,

立下。 此方以芎、歸補其氣血, 以荊芥引血歸經, 用益母、乳香等藥, 逐瘀而下胞衣, 新血既生, 則舊血難存, 氣旺上升, 而瘀濁自降, 尚有留滯之苦哉!夫胞衣是包兒之一物, 非依於子, 即依於母, 子生而不隨子俱下, 以子之不可依也, 故留滯於腹, 若有回順其母之心, 母胞雖已生子, 而其蒂間之氣, 原未遽絕, 所以留連欲脫而未脫, 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 而竟不腐爛者, 正以其尚有生氣也。 可見胞衣留腹, 不能殺人, 補之而自降耳。 或謂胞衣既有生氣, 補氣補血, 則胞衣亦宜堅牢, 何以補之而反降也?不知子未下, 補則益於子;子已下, 補則益於母。 益子而胞衣之氣連, 益母而胞衣之氣脫。 此胞胎之氣關, 通則兩合, 閉則兩開矣。 故大補氣血而胞衣反降也。

有婦人子下地五、六日, 而胞衣留於腹中, 百計治之, 竟不能下, 而又絕無昏暈煩躁之狀, 人以為瘀血之粘連也, 誰知是氣虛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 斷無不作祟之理, 有則必然發暈, 今安然無恙, 是血已淨矣。 血淨宜清氣升而濁氣降。 今胞衣不下, 是清氣下降而難升, 遂至濁氣上浮而難降。 然濁氣上升, 又必有煩躁之病, 今亦安然者, 是清濁之氣兩不能升也。 然則補其氣不無濁氣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濁降者, 一定之理, 未有清升而濁亦升者也。 苟能於補氣之中, 仍分其清濁之氣, 則升清正所以降濁也。 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生黃耆(一兩)、柴胡(三分)、炙草(一分)、當歸(五錢)、白術(五分, 土炒)、升麻(三分)、陳皮(二分)、萊服子(五分, 炒,

研)

水煎服。 一劑而胞衣自下矣。 夫補中益氣湯乃提氣之藥也, 並非推送之劑, 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濁氣之下降者, 由於清氣之不升也;提其氣則清升而濁降, 濁氣降則腹中所存之物, 即無不隨濁氣而盡降, 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 況又加萊菔子數分, 能理濁氣, 不至兩相扡格, 所以奏功之奇也。

傅青主女科》目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