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陰綱目》產後門(中) 瘈疭

薛氏曰:瘈者, 筋脈拘急也。 疭者, 筋脈張縱也。 (瘈疭者抽搐伸縮也。 ) 經雲:肝主筋而藏血。 蓋肝氣為陽為火, 肝血為陰為水, 前證因產後陰血去多, 陽火熾盛, 筋無所養而然耳, 故癰疽膿水周多, 金瘡出血過甚, 則陽隨陰散, 亦多致治法當用八珍加丹皮釣藤以生陰血, (丹皮釣藤為肝火而用) 則陽火自退, 諸症自愈, 如不應, 當用四君芎歸丹皮釣藤, 以補脾土。 蓋血生於至陰, 至陰者, 脾土也。 故小兒吐瀉之後, 脾胃虛損, 亦多患之, 乃虛象也, 無風可逐, 無痰可消。 若屬陽氣脫陷者, 用補中益氣加姜桂; 陽氣虛敗者, 用十全大補加桂附,

亦有複生者。 (所謂虛象者土虛反見風木之化也) 此等症候, 若肢體惡寒, 脈微細者, 此為真狀, 若脈浮大, 發熱煩渴, 此為假像, 惟當固本為善。 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 汗出如珠流者, 皆不治。 (真假虛實之辨)

【驗案】

一產婦因勞, 兩臂不能屈, 服蘇合香丸, 肢體痿軟, 汗出如水, 餘謂前藥辛香, 耗散真氣, 腠理虛而渾液妄泄也, 先用十全大補東加五味子, 補實腠理, 收斂真氣, 汗頓止, 又佐以四君子, 調補元氣漸愈, 用逍遙散大補湯, 調理而痊。

一產婦先胸協乳內脹痛, 後因怒, 口噤吐痰, 臂不能伸, 小便自遺, 左三部脈弦, 餘謂此肝經血虛, 而風火所致, 不能養筋, 先用加味逍遙散治之, 臂能屈伸, 又以補肝散六味丸, 諸症悉愈。

一婦人發瘈, 遣尿自汗,

面赤, 或時面青, 飲食如故, 肝脈弦緊, 餘曰:; 此肝經血燥風熱, 名瘈也。 肝主小便, 其包青, 入心則赤, 法當滋陰血, 清肝火, 遂用加味逍遙散, 不數劑, 諸症悉退而安。

一婦人產後血風患此, 以小續渝楊數服而安。 產後因虛, 傷風瘈樅, 同傷寒表症未傳入裡, 宜服防風湯。 (前止言虛而施補, 此又因風而治風具見圓通之妙)

【方劑】

【防風湯】治風虛發熱, 項背拘急, 肢體不隨, 恍惚狂言, 來去無時, 不自覺悟,亦治腳, 氣緩弱甚效, 此藥溫和, 不虛人。

秦艽, 獨活, 麻黃[去節], 半夏[湯洗七次], 防風[去蘆各二兩], 升麻, 防已, 白朮,石膏[煆], 白芍, 黃芩, 當歸[去蘆], 人參[去蘆], 遠志[去骨], 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 每服四錢, 水二中盞, 生薑七八分, 煎至一盞, 去滓, 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許,

食後臨臥帶熱服。

【華佗愈風散】

方見前中風。

【當歸散】治產後中風, 牙關緊急, 不省人事, 口吐延沫, 手足瘈疭。 (此即愈風湯法)

當歸[去蘆, 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水一盞, 酒半盞, 煎至一盞, 灌之, 如牙關緊急,斡開微微灌之, 但下嚥即生, 屢用救人, 大有神效。

【增損柴胡湯】治產後感異證, 手足牽搐, 涎潮昏悶。 (此以小柴胡合白虎加黃芪治虛熱痰飲變怪諸症, 乃陽明少陽藥也內無血藥亦有見)

柴胡[三錢], 黃芩[一錢二分], 人參, 甘草[炙], 半夏[各一錢半], 黃芪[一錢],石膏[二錢], 知母[一錢]。

上(口父)咀, 分二服, 水二盞, 生薑三片, 棗二枚, 煎八分, 不拘時服。

【秦艽湯】前證己去, 次服此藥, 去其風邢。 (此方榮肝去風是肝膽二經寒熱藥)

秦艽, 芍藥, 柴胡[各一錢七分],

防風, 黃芩[各一錢二分], 人參, 半夏[各一錢],甘草[炙一錢三分],

上(口父)咀, 作二帖, 每帖加生薑三片, 水煎, 食遠服。

濟陰綱目》目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