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陰綱目》產後門(下) 發渴

熊氏曰:產後心煩發渴, 宜清心蓮子飲。

薛氏曰:前證若出血過多, 虛火上炎, 用童子小便, 或四物白朮麥門丹皮。 若胃氣虛而有熱, 用竹葉歸耆湯。 若血虛發熱, 用八珍加麥門五味。 若血脫髮熱煩躁, 用當歸補血湯。 若胃氣虛弱, 用補中益氣湯, 或七味白朮散。 (若謂去血過多而用童便以治虛火是矣, 而以四物治虛則川芎之物能不升散乎, 以胃氣虛而渴用白朮宜矣, 而以血虛用白朮亦難信也, 必血虛胃氣弱者乃可審證用藥, 幸毋執一此方分兩有法讀者不可輕放過。 )

【驗案】

一產婦患前證, 朝寒暮熱, 肚腹作痛, 以手按之不痛,

餘以為血氣俱虛, 用八珍之 類治之, 彼反行逐血, 更加發熱煩躁, 餘用當歸補血湯, 熱躁漸止, 用八珍麥門五味, 氣血漸複。

李氏曰:產後煩渴氣虛者, 生脈散。 血虛者, 四物東加天花粉麥門冬。 氣血俱虛作渴, 頭眩腳弱, 飲食無味者, 用人參[二錢], 麥門冬[一錢半], 熟地黃[七分], 天花粉[三錢], 甘草[五分], 糯米薑棗煎服。 (此方分兩有法讀者不可輕放過。 )

【方劑】

【千金竹葉湯】療產後虛渴, 少氣力。

(真人以天地之心為心, 故其方亦以雲行雨施之道為教, 此方以治渴補虛之藥十分為君, 而又以淡滲燥血生渴之藥十之一分為使佐此何為也, 蓋以茯苓能降天之陰氣, 半夏發地之陽氣, 脾者土也, 天氣通於地地承天氣而施生,故佐萎棗發貏氣以通壅滯而生津,

經曰: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此大意也。 真人素有一體同仁之教, 豈不知半夏茯苓之過而反用之, 歟後之學者效之,去之各存乎其人為。 )

竹葉[三升],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一兩], 小麥[五合], 麥門冬[五兩], 半夏,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五枚],

上(口父)咀, 以水九升, 先煮竹葉小麥薑棗取七升, 去滓, 入餘藥再煎取二升,每服五合, 日三夜一。

【竹葉歸耆湯】治胃氣虛熱, 口幹作渴, 惡冷飲食者。

竹葉[一錢半], 黃耆[二錢, 人參, 白朮, 當歸[各一錢], 麥門冬[去心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剉, 水煎服。

【熟地黃湯】治產後虛渴不止, 少氣, 腳弱, 眼眩, 飲食無味。

(少用地黃多用人參便是妙法, 燸米養陰。 )

熟地黃[酒洗一錢半], 人參,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括蔞根[四錢], 甘草[炙五分],

上(口父)咀, 作一服, 加糯米一撮, 生薑三片, 棗二枚, 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治中風虛弱, 津液短少, 口幹作渴, 或因吐瀉所致。

(白朮治中氣虛弱以致津液短少者宜之, 蓋為胃氣不能致津液於脾也,幹葛木香藿香皆發脾氣而木香于小兒更宜於產後須量用。 )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 木香, 幹葛[各一錢],

上剉一服, 水煎服。

【清心蓮子飲】治產後心煩發渴。

(方名清心理宜保肺以生水導赤以瀉火也, 考諸藥性能知其理用遠志石菖蒲以治煩,恐有未當處。 )

麥門冬[去心], 黃芩,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炙各一錢半], 人參, 黃耆[蜜炙],白茯苓, 石蓮肉[各七分半],

一方加遠志, 石菖蒲[各一錢],

上另用麥門冬二十粒, 水二鐘, 煎一盞, 水中沉冷, 空心溫服。 發熱加柴胡薄荷。

【產寶方】療產後大渴不止。

(大渴妙藥亦有補土生金之理。 )

蘆根[切一升], 麥門冬[生四兩], 瓜蔞根,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三兩],大棗[二十枚], 上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頓服四劑即瘥, 忌菘菜。

【括蔞根湯】療產後血渴。

(血渴者血虛而渴也, 故加生地此二方不惟產後宜服與消渴證亦相宜。 )

括蔞根[四兩],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三兩], 生幹地黃, 甘草[各二兩],土瓜根[五兩], 大棗[二十枚],

上(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黃芩散】治產後血渴, 飲水不止。

黃芩, 麥門冬[各等分],

上(口父)咀, 每服三錢, 水一盞, 煎八分, 溫服無時。

【當歸補血湯】治產後血脫, 煩躁引飲, 晝夜不息, 脈洪大而虛, 重按全無者。

(原東垣治脫血方也, 移之以治產後煩渴非有見者不能。

)

當歸[二錢], 黃耆[炙一兩],

上剉作一服, 水煎服。

(以下三方一清心一涼血一生血, 如一山一水一琴一鶴各得其趣。 )

一方療血渴及產後渴。

用蓮子心取為細末, 米飲調下二錢效。

一方治產後出血太多虛煩發渴。

用真正蒲黃末二錢, 白湯調下, 如渴燥甚, 井花水下。

一方治產後中風煩渴。

用紅花子五合, 微炒研碎, 以水煎濃, 徐徐呷之。

【桃花散】治產後不煩而渴。

(丹出於鉛內含真水且水鎮墜浮火故能止渴, 而石灰最為燥烈之物何以用之,而況以產後乎曰:不煩而渴時用井水調下一錢須當窮其故也。 )

新石灰[一兩], 黃丹[五錢],

上為細末, 渴時用井水調下一錢。

濟陰綱目》目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