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陰綱目》產後門(下) 發熱

薛氏曰:產後虛煩發熱, 乃陽隨陰散, 氣血俱虛。 若惡寒發熱, 煩躁作渴, 急用十全大補湯。 若熱愈甚, 急加桂附。 若作渴面赤, 宜用當歸補血湯。 若誤認為火證, 投以涼劑, 禍在反掌。

王太僕先生雲:如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 是無火也。 熱來複去, 晝見夜伏, 夜發晝止, 不時而熱, 是無火也, 當治其心。 如大熱而甚, 寒之不寒, 是無水也。 熱動複止, 倏忽往來, 時動時止, 是無水也, 當助其腎。 故心盛則生熱, 腎盛則生寒, 腎虛則寒動於中, 心虛則熱收於內。 又熱不勝寒, 是無火也, 寒不勝熱, 是無水也。 治法:無水者, 六味丸。 無火者, 八味丸。

氣血俱虛者, 八珍湯與十全大補湯。

【驗案】

大尹俞君之內, 產後發熱晡熱, 吐血便血, 兼盜汗, 小便頻數, 胸脅脹痛, 肚腹痞悶, 餘曰:“此諸髒虛損也, 治當固本為善。 ”自恃知醫, 用降火之劑, 更加瀉痢腸鳴, 嘔吐不食, 腹痛足冷, 始信餘言, 診其脈, 或浮洪或沉細或如無, 其面或青黃或赤白, 此虛寒假熱之狀, 時值仲夏, 當舍時從證, 先用六君子東加炮姜肉桂數劑, 胃氣漸複, 諸證漸退, 更佐以十全大補湯, 半載全愈。 (妙在以胃氣為主。 )

儒者楊敬之內人, 所患同前, 但唾痰涎, 或用溫補化痰之劑, 不應, 面色黧黑, 兩尺浮大, 按之微細, 此因命門火虛, 不能生脾土, 脾土不能生諸髒而為患也, 用八味丸補土之母而痊。

一婦產後三日起早, 況氣血未定, 遂感身熱,

目暗如風狀, 即以清魂散二服, 得微汗而愈。 滑伯仁治一產婦惡露不行, 臍腹痛, 頭疼寒熱, 眾皆以為感寒, 溫以薑附, 益大熱, 手足搐搦, 語譫目攛, 診其脈, 弦而洪, 面赤目閉, 語喃喃不可辨, 舌黑如烚, 燥無津潤, 胸腹按之不勝手, 蓋燥劑搏其血, 內熱而風生, 血畜而為痛也。 曰:﹁此產後熱入血室, 因而生風, 即先為清熱降火﹂。 治風涼血之劑兩服, 頗爽, 繼以琥珀牛黃等, 稍解人事, 後以張從正三和散行血破瘀, 三四服, 惡露大下如初, 時產己十日矣, 於是諸證悉平。 (清魂散乃散風之補劑。 )(以此觀之原有外感既知內熱生風, 只宜治熱不必治風, 所謂求標取本也, 即用三和散或桃仁承氣湯俱妙, 三和散有大黃。 )

一婦盛暑月中產三日, 發熱, 其脈虛疾而大,

惡露不行, 敗血攻心, 狂言叫呼奔走, 拏捉不住, 以幹荷葉生地黃牡丹皮濃煎湯調下生蒲黃二錢, 一服即定, 惡露旋下而安。 (此敗血之劑其不用大黃者以脈虛大也。 )

一婦產後, 時發昏眥, 身熱汗多, 弦暈口渴, 或時頭痛噁心, 醫用四物涼血之劑, 病不減, 又用小柴胡, 病益甚。 石山至, 診得脈浮洪搏指, 汪曰:“產後而得是脈, 又且汗多, 而脈不為汗衰, 法在不治, 所幸者, 不喘不泄耳, 其脈如是, 蓋涼藥所激也。 ”用人參[三錢], 黃耆[二錢], 甘草, 當歸[各七分], 白朮, 門冬[各一錢], 乾薑, 陳皮, 黃芩[各五分], 煎服五劑, 脈斂, 病漸安。 (以此脈認到涼藥所致而致, 以陰盛格陽也, 以搏指之脈用參氏薑朮必其脈堅強, 搏手而無陽以和之也甚有用附子者不可不知。 )

王僉憲宜人,

產後因沐浴發熱, 嘔惡, 渴欲飲冷水瓜果, 譫語若狂, 飲食不進, 體素豐厚, 不受補, 醫用清涼之劑, 熱增甚, 診得六脈浮大洪數, 汪曰:“產後暴損氣血, 孤陽外浮, 內真寒而外假熱, 宜大補氣血。 ” 與八珍東加炮薑八分, 熱減大半, 病人自以素不宜參耆, 不宜再服, 過一日, 複大熱如火, 複與前劑, 潛加參耆炮姜, 連進二三服, 熱退身涼而愈。 (石山先生長厚君子而老于醫者也, 其言必不誣, 然初學不知實難下手, 而況素厚不受補之人乎, 須要膽大心小乃能濟事, 不然弗妄為也。 ){快甚快甚。 )

丹溪雲:產後發熱, 用參朮黃耆陳皮當歸川芎炙甘草補虛, 輕則加茯苓淡滲之, 其熱自除, 重則加乾薑。 或雲:大熱而用乾薑何也?曰:“此熱非有餘之邪熱, 乃陰虛生內耳。

” 蓋乾薑能入肺分, 利肺氣, 又能入肝分, 引眾藥生血, 然不可獨用, 必與補陰血藥同用, 此造化自然之妙, 非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與於此耶。 (古人于血證中每每用乾薑, 而今人率用炮萎。 則孰是而孰非也, 若謂入肺則宜幹萎, 入肝則宜吐薑, 入脾溫中則宜炮薑, 以其有守有走有從之不同也, 今用炮薑須炮得十分極黑乃妙。 )

王節齋雲:凡婦人產後陰血虛, 陽無所依, 而浮散於外, 故多發熱, 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血, 而以炙乾薑之苦溫從治, 收其浮散, 使歸依于陰。 然產後脾胃虛, 多有過食飲食傷滯而發熱, 誤作血虛, 則不效矣。 但遇產後發熱者, 須審問食何飲食, 有無傷積, 若有胸膈飽閟, 噯氣惡食泄瀉等證, 只作傷食治之; 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 方用補血正法。(要訣。)

【方劑】

【丹溪方】治產後發熱。

(此以佛手散合四君加黃氏而不用芍藥地黃者,以新產之後宜用血脫益氣之法,

不宜斂降以伐生氣也,此方於氣血俱虛及氣虛者皆宜之。)

當歸,川芎,黃苠,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剉,水煎服。熱甚,加乾薑。

【加味四物湯】治產後陰虛血弱發熱。

(此方全不用氣藥是血處而氣不虛飲食善用者也,加茯苓者使天氣降而陰自生,陰生熱自退也,熱甚者加炒薑則不惟從陽引陰,亦可從陰引陽也微乎微乎。)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茯苓[各一錢],

上水煎服。熱甚,加炒乾薑。虛煩,加茯神遠志。

【抽薪散】治產後血虛發熱。

(此又前方之變內不用芎芍又是一竅當在肝腎上求之。)

當歸,熟地黃[各四錢],乾薑[炒黑二錢],

上剉一劑,水煎服。

【人參散】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方見前自汗。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令人心煩短氣,自汗頭痛,

方見前虛煩。

(此方用參歸為氣血之主而作以熟地麥門肉桂白芍粳米竹葉煎服如血熱甚者加生地。)

【加味逍遙散】治產後發熱,口幹作渴,唇裂生瘡。

(此與原方逍遙散不同,又與立齋所用加味逍遙散亦不同,此則以小柴胡湯合四物生脈散去半夏五味而加烏梅葛根者也,若原方之用薄荷為引,而此用葛根又各有妙處,予常去川芎葛根薄荷而加青蒿鱉甲以治骨蒸,亦尊古而法今耳。)

當歸,白芍,幹葛[各二錢],生地黃,川芎,黃芩[各一錢],半柴胡[一錢],人參,麥門冬[各九分],烏梅[二個],甘草[六分],

上剉散,分作二服,用水一鐘,煎七分,空心服。

【犀角飲子】治產後亡津液,虛損,時自汗出,發熱困倦,唇口乾燥。

(清心涼血益氣寬胸開胃健脾坐穩正方。)

犀角,麥門冬,白朮[各半兩],柴胡[一兩],枳殼[麩炒],地骨皮,生地黃,當歸,人參,茯苓,黃耆,黃芩,甘草[炒各七錢],

上(口父)咀,每服四錢,入生薑三片,浮麥七十粒,同水煎。

(生薑發汗浮麥止汗而同用之者,內以養心外以和表也,平正之劑可法。)

【三合散】治產後日久,虛勞發熱。(即四物四君子小柴胡三方合)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朮,白茯苓,黃耆[各一錢],人參,柴胡[各錢半],黃芩,半夏,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濟陰綱目》目錄

方用補血正法。(要訣。)

【方劑】

【丹溪方】治產後發熱。

(此以佛手散合四君加黃氏而不用芍藥地黃者,以新產之後宜用血脫益氣之法,

不宜斂降以伐生氣也,此方於氣血俱虛及氣虛者皆宜之。)

當歸,川芎,黃苠,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剉,水煎服。熱甚,加乾薑。

【加味四物湯】治產後陰虛血弱發熱。

(此方全不用氣藥是血處而氣不虛飲食善用者也,加茯苓者使天氣降而陰自生,陰生熱自退也,熱甚者加炒薑則不惟從陽引陰,亦可從陰引陽也微乎微乎。)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茯苓[各一錢],

上水煎服。熱甚,加炒乾薑。虛煩,加茯神遠志。

【抽薪散】治產後血虛發熱。

(此又前方之變內不用芎芍又是一竅當在肝腎上求之。)

當歸,熟地黃[各四錢],乾薑[炒黑二錢],

上剉一劑,水煎服。

【人參散】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方見前自汗。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令人心煩短氣,自汗頭痛,

方見前虛煩。

(此方用參歸為氣血之主而作以熟地麥門肉桂白芍粳米竹葉煎服如血熱甚者加生地。)

【加味逍遙散】治產後發熱,口幹作渴,唇裂生瘡。

(此與原方逍遙散不同,又與立齋所用加味逍遙散亦不同,此則以小柴胡湯合四物生脈散去半夏五味而加烏梅葛根者也,若原方之用薄荷為引,而此用葛根又各有妙處,予常去川芎葛根薄荷而加青蒿鱉甲以治骨蒸,亦尊古而法今耳。)

當歸,白芍,幹葛[各二錢],生地黃,川芎,黃芩[各一錢],半柴胡[一錢],人參,麥門冬[各九分],烏梅[二個],甘草[六分],

上剉散,分作二服,用水一鐘,煎七分,空心服。

【犀角飲子】治產後亡津液,虛損,時自汗出,發熱困倦,唇口乾燥。

(清心涼血益氣寬胸開胃健脾坐穩正方。)

犀角,麥門冬,白朮[各半兩],柴胡[一兩],枳殼[麩炒],地骨皮,生地黃,當歸,人參,茯苓,黃耆,黃芩,甘草[炒各七錢],

上(口父)咀,每服四錢,入生薑三片,浮麥七十粒,同水煎。

(生薑發汗浮麥止汗而同用之者,內以養心外以和表也,平正之劑可法。)

【三合散】治產後日久,虛勞發熱。(即四物四君子小柴胡三方合)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朮,白茯苓,黃耆[各一錢],人參,柴胡[各錢半],黃芩,半夏,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濟陰綱目》目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