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陰綱目》產後門(下) 腹脹

郭稽中曰:產後腹滿悶, 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於脾胃, 脾受之, 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 胃受之, 則不能受納水榖而生吐逆, 醫者不識, 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 病與藥不相干, 更傷正氣, 疾愈難治, 但服抵聖湯則愈。 ”(稽中之言, 雖泥於敗血, 而其方亦如參, 立齋之言純於補氣, 似近於偏, 臨症似宜斟酌。 )

薛氏曰:前證若敗血傷於脾胃, 宜用前方。 若飲食停於脾, 宜用六君加厚樸。 若飲食傷於胃, 宜用六君子湯。 大凡損其脾者, 當節其飲食為善。 (節飲食者損穀自愈之理。 )

【驗案】

一產婦患前證, 或用抵當湯, 敗血已下,

前證益甚, 小腹重墜, 似欲去後, 餘謂此 脾氣虛而下陷, 用補中益氣東加炮姜, 溫補脾氣, 重墜如故, 又用六君子湯而安。 (抵當湯太峻, 似非產後所宜, 即參用之, 亦不得已也, 如下後重墜即不用抵當, 亦宜升補。 )

【方劑】

【抵聖湯】治產後腹脹滿悶, 嘔吐不定, 蓋敗血人於脾胃, 而脾不能運化,故胃不能納榖, 以致嘔吐腹脹等症。

(薛氏曰:此方最宜用)

(此方亦穩當, 即半夏能破血, 立齋曰:最宜, 以其有和胃益氣之物也。 )

(是法家語簡當。 )

赤芍藥, 半夏[湯泡], 澤蘭葉, 陳皮[去白],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服, 加生薑三片, 水煎溫服。 惡露過多者, 去澤蘭赤芍藥, 倍加陳皮生薑。

【香砂養胃湯】治產後嘔吐, 飲食不下, 腹脹者, 此敗血攻於脾胃之間,日久成反胃之症,

(敗血日久成反胃者, 理實有之, 而古方六丁丸可治, 此方不能治瘀血也。 )

半夏[一錢], 白朮, 陳皮, 茯苓, 厚樸, 香附子[各八分], 人參, 藿香, 砂仁, 檳榔,草果[各五分], 甘草[四分],

上剉, 加生薑三片, 烏梅一個, 水煎服。

(與人參養胃湯少有差別, 而香附檳椰砂仁白朮, 皆得治法之要。 )

【加味六君子湯】治飲食停滯於脾, 以致腹脹嘔吐。

(此立齋方也, 如果有飲食停滯者, 不妨另為加減。 )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減半], 陳皮[去白], 半夏[湯泡七次], 厚朴,薑制[各一錢], 上剉, 加生薑三片, 水煎服。

【加味平胃散】治產後腹脹。

(以平胃加人參, 總是慮產後氣虛之故, 卻為醫家作一法眼。 )

厚朴[薑炒], 蒼朮[米泔浸炒], 陳皮, 甘草[炙], 人參[各一錢],

上剉, 水煎服。

【紫金丹】治產後沖脹, 胸中有物, 狀如噎氣。

(丹溪雲:上升之氣自肝出, 產後肝血虛, 而肝氣盛, 以是沖上作脹, 用代豬者,鎮子氣之上逆也, 醋丸更妙, 磋讈石即磨刀石亦為肝而設。 )

代赭石, 磋礪石各等分,

右為細未, 醋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酒下, 胸中痛, 加當歸湯下,久服治血癖。 (此兼血脹。 )

【又方】代赭石[一兩], 桃仁[三錢炒去皮尖], 大黃[半兩],

右為未, 薄荷水打糊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水下, 無時。

【白聖散】治產後腹大堅滿, 喘不能臥。

(此治水法, 惟有餘者可服, 曰:洽喘者, 因水逆而上喘也, 水下則喘自止矣。 )

樟柳根[三兩], 大戟[一兩半], 甘遂[一兩炒],

右為極細末, 每服二三錢, 熱湯調下, 取大便宜利為度, 此主水氣之聖藥也。

(此藥峻利, 不可輕用)

濟陰綱目》目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