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擊退小兒厭食的中成藥 你一定要看!

厭食幾乎每個人都有過, 但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 不過對於身體各機能都尚未發育成熟的寶寶而言, 厭食就可能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了。 那麼, 寶寶厭食該如何是好呢?

【寶寶厭食的中成藥內治法】

1、滯傷脾型

症狀:面黃肌瘦, 毛髮稀疏, 精神不振, 困倦喜臥, 脘腹脹滿, 或食則嘔吐, 手足心熱, 煩躁易怒, 口幹, 夜寐不寧, 大便溏薄或幹結, 小便黃濁如米泔, 舌苔濁膩, 脈滑細。

治療:當以消積理脾為治, 可選用肥兒丸, 每次6g, 每日3次;複方雞內金片, 每次3片, 每日3次;江中健胃消食片, 每次3片, 每日3次;麥芽片, 每次3片, 每日3次。

2、氣血兩虛型

症狀:面色蒼白, 唇幹口渴, 頭大頸細, 骨瘦如柴, 腹部凹陷如舟, 發育遲緩, 神疲困倦, 睡臥露睛, 哭聲無力, 納呆厭食, 大便溏泄, 脈細弱無力, 指紋淡。

治療:當以益氣養血為治, 可選用八珍口服液, 每次1支, 每日2次;複方阿膠口服液, 每次1支, 每日2次;阿膠當歸合劑, 每次10ml, 每日3次。

3、脾虛氣弱型

症狀:面色黃暗無華, 形體枯瘦, 發結如穗, 精神萎靡, 目光無神, 納呆厭食, 睡臥露睛, 脘腹脹滿, 或有低熱, 大便完穀不化, 尿如米泔, 舌質淡紅, 唇淡苔膩, 脈濡細而滑, 指紋淡紫。

治療:當以益氣健脾消積為治, 可選用參苓白術散, 每次5g, 每日3次;黃芪精顆粒, 每次5g, 每日3次;補中益氣口服液, 每日3次, 每次1支;參芪五味子糖漿每次10ml, 每日3次。

【寶寶厭食的中成藥外治法】

1、濕止痛膏

吳茱萸適量, 研為細末, 用米醋或蛋清調為糊狀, 外敷肚臍處, 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 一般貼後1~4小時可止嘔。 可溫中健脾。

2、山楂丸

取本品1~2粒, 研為細末, 用米醋或蛋清調為糊狀, 外敷肚臍處, 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 每日1換, 連續2~3天。 可健脾消食。

3、兒健脾貼膏

每晚洗浴後, 取本品1張, 外貼於肚臍處並固定, 每2日換藥1次, 連續3~5次。 可健脾消食。

4、藿香正氣水

吳茱萸適量, 研為細末, 用藿香正氣水調為糊狀, 外敷肚臍處, 再用傷濕止痛膏固定, 每日1換, 連續2~3天。 亦可溫中健脾。 或取紗布一塊, 用藿香正氣水浸透後取出外敷肚臍處, 再用敷料包紮, 膠布固定, 每日1換, 連續2~3天。 可溫中止嘔。

【溫馨提示】以上中成藥治療方法僅供參考, 患兒如有需要請諮詢醫生!

預防寶寶厭食的措施

1.規律飲食

少吃零食, 少飲高熱量飲料, 定時進食。

2.平衡膳食

合理選擇食譜, 做到粗細調劑, 葷、素菜搭配, 讓孩子吃雜、吃全;講究花式品種, 糾正孩子不愛吃麵食, “愛葷不愛素”或“愛素不愛葷”的偏食習慣;魚要去刺, 肉要去骨, 菜要切碎煮爛, 纖維較粗的要切成小丁、小絲、小塊, 以適應孩子消化器官尚未完全成熟的特點;多進食含微量元素(鋅、鐵、銅、碘等)豐富的食物, 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魚類、豆類及豆製品、花生、油菜等食物。

3.創造一個安靜愉快的進食環境

用膳要有固定的地方, 有適合孩子的餐具、桌椅, 讓孩子自己坐著吃飯;大人不要談論與就餐無關的事, 更不能讓孩子東跑西跑, 邊吃邊玩,

分散了吃飯的注意力;父母決不能在孩子吃飯時訓斥孩子。 有事儘量放到飯後處理, 如果非要解決不可, 也務必和藹耐心, 切忌粗暴簡單而破壞良好氣氛。

4.適應新環境、養成新習慣

當孩子突然改變環境和生話習慣時, 家長應幫助其逐步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生話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