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按照產檢時間表去醫院進行檢查, 可以及時瞭解胎兒的發育狀況以及母體的健康程度。 所以, 按照產檢時間表進行檢查是十分重要的。
一、產檢時間表
早期產檢也就是孕前3個月的檢查, 其中包括B超的檢查瞭解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 如果不好的話可及時處理。
孕中期4-6個月, 妊娠期的併發症比較多, 比如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合併心臟病, 妊娠合併重症肝炎, 產前子癇等都直接威脅母親與胎兒的生命。
孕晚期7個月至出生前, 每週一次特殊內容, 包括B超, 肝功能, 凝血機制, 血常規, 尿常規。 這個時候B超可以瞭解胎兒的胎方位,
有些准媽會很疑惑, 哪些產檢項目時不可缺少的呢?下麵小編就來解答。
二、必做的產檢項目
准媽媽們每次上醫院都要做些例行檢查。 主要包括尿樣、體重、量腹圍和宮高、聽胎心胎動等, 有助於監測媽媽和寶寶狀況, 協助運媽咪順利渡過孕期。 其中, 聽胎心、胎動在傳統中多使用聽筒, 不過現在是多普勒胎心檢查, 而寶寶的胎心跳動很快, 120-160跳/分鐘都是正常的。 如果想在家也聽聽腹中寶寶的動靜, 可以自行購買一個,
進行例檢時, 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衣服最好是寬鬆且易穿脫, 不穿高跟鞋, 也不能為全平跟, 兩三釐米的低跟為宜。 因為檢查的事項很多, 所以建議你準備一個袋子, 將所需的檢查單通通放在一起, 避免手忙腳亂找不著。 如果有關於自己身體反應上的疑惑, 或者看不明白檢查結果, 都要向醫生詢問。
除了例行檢查外, 還有定期檢查。 主要有B超、血常規、唐氏篩查、胎心監護和臍血流等, 是孕期在一定階段要接受的檢查。 常見的B超檢查在孕期過程中, 至少會接受3次, 大約分別是12周後、24或25周和36周後。 而孕後期, B超能大致估算出胎兒的重量範圍, 以及宮內的情況,
胎心監護在孕期36周後就開始了, 每次最少15分鐘, 會將寶寶的活動記錄在案。 如果發現寶寶的活動不明顯或很少, 可能寶寶正處於休息狀態, 也有可能是寶寶出現不良情況, 醫生會根據實際來判斷, 或者對孕媽咪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措施。 此外, 孕期檢查還有羊水穿刺等特殊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