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在貯存保管中, 因受周圍壞境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常會發生黴爛、蟲蛀、變色、泛油等現象, 導致藥材變質, 影響或失去療效。 因此必須貯存和保管好中藥材, 以保證藥材的品質和療效。
(一)藥材的防黴:大氣中存在著大量的黴菌孢子, 如散落在藥材表面上, 在適當的溫度(25℃左右)濕度(空氣中相對濕度在85%以上或藥材含水率超過15%)以及適宜的環境(如陰暗不通鳳的場所)、足夠的營養條件下, 即萌發成菌絲, 分泌酵素, 分解和溶蝕藥材使藥材腐壞, 以及產生穢臭惡味。
因此, 防黴的重要措施是保證藥材的乾燥、人庫後防濕、防熱、通風,
(二)藥材的防蟲: 蟲蛀對藥材的影響甚大, 蟲害的預防和消滅, 對於大量貯存保管的藥材倉庫, 主要是用氯化苦、磷化鋁等化學藥劑薰蒸法殺蟲。 對於藥房中小量保存的藥材, 除藥劑殺蟲外, 可採用下列方法防蟲。
1.密封法:—般按件密封, 可採用適當容器, 用蠟或血料封固, 怕熱的藥材可用幹砂或稻糠埋藏密封, 貴細藥材, 可充二氧化碳或氮氣密封。
2.冷藏法:溫度在5℃左右即不易生蟲, 因此可採用冷窖、冷庫等乾燥冷藏。
3.對抗法:這是二種傳統方法、適用於數量不多的藥材。 如澤瀉與丹皮同貯、澤瀉不生蟲、丹皮不變色,
(三)藥材的其它變質情況
1.變色:酶引起的變色, 如藥材中所合成分的結構中有酚羥基, 則在酶作用下, 經過氧化、聚台, 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 使藥材變色;如含黃酮類, 羥基蒽醌類, 鞣質類等藥材, 因此容易變色。 非酶引起的變色原因比較複雜, 或因藥材中所含糖及糖酸分解產生糠醛及其類似化合物, 與一些含氮化合物縮合成棕色色素;或因藥材中含有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與還元糖作用, 生成大分子的棕色物質, 使藥材變色。 此外, 某些外因如溫度、濕度、日光、氧氣、殺蟲劑等多與變色的快慢有關。 因此, 防止藥材的變色, 常需乾燥避光冷藏。
2.泛油:泛油指含油藥材的油質泛於藥材表面以及某些藥材受潮、變色後表面泛出油樣物質。
此外, 如中草藥由於化學成分自然分解, 揮發、昇華而不能久貯的, 應注意貯存期很。 其它如松香久貯, 在石油醚中溶解度降低, 明礬、芒硝久貯易風化失水, 洋地黃、麥角久貯有效成份易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