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母乳餵養:尤其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 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人乳中含有IgA, 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 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應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 做到定時哺乳。
注意日常衛生:食品應新鮮、清潔, 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餵養寶寶, 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堅持飲用水潔淨;寶寶及其看護人都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每次大便後都要用溫水擦洗乾淨, 嬰兒要及時更換尿布。
常備藥性溫和的腸胃藥:冬季正值季節轉換,
注意飲食品質:母乳不足或缺母乳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時, 應注意飲食調配, 不宜過多或過早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 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 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 以利於消化和吸收;寶寶食欲不振時, 不宜強制進食。
小兒冬季腹瀉的食療方
當寶寶出現了腹瀉, 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 不妨試試食療的方法:
1、山藥羊肉粥
材料:羊肉250克、鮮山藥500克、糯米500克。
做法:羊肉、鮮山藥煮爛, 入糯米, 加水適量煮粥市食。
食療功效:補脾止瀉, 補氣暖胃。
2、胡蘿蔔粥
胡蘿蔔是鹼性食物, 其所含的果膠能夠促使大便成形, 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 是一種很好的止瀉食物。
食材:粳米100克, 胡蘿蔔1根。
做法:
(1)胡蘿蔔洗淨, 去皮切成丁;粳米洗淨。
(2)將胡蘿蔔和粳米一起放進鍋中, 加入適量的清水, 大火煮沸。
(3)轉小火, 煮成粥即可。
3、鯽魚羹
材料:蓽茇10g、縮砂仁10g、陳皮10g、大鯽魚1000g、大蒜2頭、胡椒10g、蔥、食鹽、醬油、泡辣椒、菜油各適量。
做法:
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 洗淨。 在鯽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
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 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 再加入水適量, 燉煮成羹即成。 空腹食之。
食療功效:
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 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