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寶寶老拉肚子怎麼辦

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 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 嬰兒餵食母乳時, 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餵食牛奶多一至二次, 為黃綠色糊便;而餵食牛奶者, 則為黃色成形便。 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 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

一般而言, 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

主要症狀有:

1、輕症, 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 糞便呈黃綠色, 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 並伴有輕微腹脹, 腸鳴音亢進。

2、中度腹瀉, 稀水便、氣味酸且臭, 可能中度發燒。

3、重症, 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 呈水樣、量多, 有酸臭味, 煩躁、嗜睡、萎靡, 甚至昏迷、驚厥, 血絲黏液便, 前囟門凹陷, 皮膚及嘴唇乾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 如低鉀或低鎂等。

嬰兒拉肚子的原因

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 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 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 這是因為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 發育又快, 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 一旦餵養或護理不當, 就容易發生腹瀉。 常見的腹瀉原因有, 或次數過多, 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品質不當, 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餵養不定時, 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

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還有母親餵養期間儘量避免吃涼的食物等。 總之, 不合理的餵養時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 另外, 當小兒著涼, 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 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 如果腹瀉嚴重, 伴有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唇發幹、尿少, 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 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 為防止脫水, 應在腹瀉次數較多時, 食量減少飲食, 甚至禁食, 使胃腸道得到休息。 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煙水、鹽米湯, 少量多次, 以防止脫水發生。 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 以減少腸蠕動, 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 同時讓嬰兒多休息。 排便後可用溫水清洗臀部, 防止臀紅發生。

嬰兒拉肚子怎麼辦

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多見, 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 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著涼等。 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 一旦食物變化較多, 小兒腸道不能適應, 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使寶寶腹瀉。 不論哪種原因的腹瀉, 寶寶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十幾次, 常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下降或拒食的現象。

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 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 限制脂防及碳水化合物, 給寶寶以清淡飲食, 以利於其腸道修復。

用母乳餵養的寶寶, 腹瀉時不必停止餵奶, 只需適當減少餵奶量, 縮短餵奶時間, 並延長餵奶間隔。 母親也應少食脂肪類食物, 每次餵奶前, 可喝一大碗開水,

稀釋母乳, 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 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 在腹瀉時, 不要添加新的輔助食品。 病情較重時, 還應暫時停止喂牛奶等主食。 禁食時間一般為6-8小時為宜, 最長不能超過12小時。 禁食期間, 可用胡蘿蔔湯、蘋果泥、米湯等來喂寶寶, 以補充無機鹽及維生素, 這些食物易於消化, 能減輕腸胃的負擔。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推薦口服補液鹽, 可以按其說明配成液體, 根據寶寶的腹瀉情況分多次予以添加。 只要注意充分補充水分, 一般寶寶都可安全度過腹瀉期。

如果寶寶腹瀉次數較多, 或出現口唇乾燥、兩眼凹陷、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等現象時, 顯示寶寶有脫水跡象, 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嬰兒拉肚子的治療

1、及時給腹瀉嬰兒用口服液補鹽。

2、不要要求醫生開很多控制腹瀉的藥物。 因為腹瀉原因複雜, 用藥不當有害無益。

3、注意腹瀉患兒的飲食, 不一定要禁食, 選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4、腹瀉嚴重者, 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嬰兒拉肚子飲食調節 送大便到醫院化驗,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 用抗感染藥物, 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 可:

①調整及控制飲食, 減輕其負擔。 可以暫停添加輔食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適當減少哺乳量及哺乳次數或延長兩次哺乳之間的時間。

②母乳餵養的母親在嬰兒腹瀉期間飲食要清淡一些, 餵奶前飲用溫開水一碗, 切勿輕易斷母乳。 在餵奶時儘量讓嬰兒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 避免吃最後部分含脂肪較多的母乳。

③人工餵養的嬰兒應吃脫脂奶粉或將牛奶燒開冷卻後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燒煮反復脫脂3次就成了脫脂奶。腹瀉較重者,要減少奶量並用水稀釋。可用1份牛乳加1/2份水或l/2份米湯,必要時可用l份牛乳加l份水或米湯稀釋。待嬰兒腹瀉好轉後逐漸增加直至全奶。

④腹瀉而脫水者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於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

若在偏僻地區買不到“口服補液”時,可以在家庭裡自製簡易口服液。配方是1/2茶匙,蔗糖2湯匙,加開水4玻璃杯。口服補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喂服得當,可以使嬰兒停止嘔吐,減少腹瀉,及早康復。

⑤消化不良者如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需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也可獲得痊癒。

服用胡蘿蔔湯,每日2次~3次,每次2湯匙~3湯匙;服用蘋果泥(取蘋果一隻洗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放入碗內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後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蔔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並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癒腹瀉。

魚蛋白粉加入米湯內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半歲以上的嬰兒可服用魚蛋白粉粥或爛麵條。由於魚蛋白粉內蛋白質品質高,脂肪量低,而且沒有乳糖,對嬰兒腹瀉特別有利。輕型腹瀉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癒。

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於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

山楂炭或炮薑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後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薑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

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為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

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乾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

⑦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嬰兒拉肚子的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薑茶飲、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醫生建議

1、母乳餵養,不宜在夏季斷奶。

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

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

4、將病人隔離。

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家庭護理經驗

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

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

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

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

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

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

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乾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

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

9、注意排泄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

10、常換尿布、大便後用溫水洗淨,保持臀部清潔乾燥,避免紅臀產生。

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12、可將最近一次的大便帶來給醫師看,以幫助醫師論斷。

13、配合醫師的指示服藥、禁食及飲食指導。

③人工餵養的嬰兒應吃脫脂奶粉或將牛奶燒開冷卻後去掉上面的脂肪,如此燒煮反復脫脂3次就成了脫脂奶。腹瀉較重者,要減少奶量並用水稀釋。可用1份牛乳加1/2份水或l/2份米湯,必要時可用l份牛乳加l份水或米湯稀釋。待嬰兒腹瀉好轉後逐漸增加直至全奶。

④腹瀉而脫水者要補充體內喪失的水分,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藥房有售,其中包括食鹽即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碳酸氫納1.5克,加溫開水1000毫升,約4玻璃杯)其成分比例合理,有利於吸收,喂服時用茶匙一匙一匙吃,少量多次才能使胃內眼收。

若在偏僻地區買不到“口服補液”時,可以在家庭裡自製簡易口服液。配方是1/2茶匙,蔗糖2湯匙,加開水4玻璃杯。口服補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喂服得當,可以使嬰兒停止嘔吐,減少腹瀉,及早康復。

⑤消化不良者如僅有輕度腹瀉,不需用藥物止瀉,只需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也可獲得痊癒。

服用胡蘿蔔湯,每日2次~3次,每次2湯匙~3湯匙;服用蘋果泥(取蘋果一隻洗淨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放入碗內加少量白糖隔水蒸,蒸熟後搗攔成泥狀服用)。因胡蘿蔔和蘋果含有果膠,能使大便成形,並且還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幫助治癒腹瀉。

魚蛋白粉加入米湯內服用,每日5克,分1次~2次服用。半歲以上的嬰兒可服用魚蛋白粉粥或爛麵條。由於魚蛋白粉內蛋白質品質高,脂肪量低,而且沒有乳糖,對嬰兒腹瀉特別有利。輕型腹瀉一般服用3日~5日就痊癒。

焦米湯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由於米內含碳水化合物,最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沒有乳糖也不易發酵、脹氣,米內所含的蛋白質不發生過敏反應。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質,對控制腹瀉很有利。

山楂炭或炮薑炭是將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後炒成炭,研成細末。服用時每次用0.3克-0.6克,日服3次,用溫開水化服,可加少許白糖調昧。山楂能幫助消化,生薑能解毒,對腹瀉的防治有利。

維生素B1、維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勻喂服,可在服“口服補液”的同時加服。因為維生素Bl能促進糖類完成代謝過程,不使積酸發氣,維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幫助消化乳類。它們都是控制腹瀉時常用的藥。

⑥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要及時換尿布。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擦乾並塗上護膚油脂或爽身粉,以防臀部糜爛發生“紅臀”。

⑦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涼後腸蠕動更快而加重腹瀉。

嬰兒拉肚子的食療方法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只有區別不同症狀,選擇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薑茶飲、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醫生建議

1、母乳餵養,不宜在夏季斷奶。

2、合理安排飲食,講究衛生、消毒食具。

3、添加輔食時,每次只限一種且漸漸加量。

4、將病人隔離。

5、勤換尿布,觀察病情,做好嘔吐及腹瀉的處理。

家庭護理經驗

1、平時常加用肥皂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

2、不使用沒有消毒過之地下水、井水或山泉水。

3、不吃生冷食物,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

4、注意奶瓶消毒及食物保存方式。

5、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

6、注意寶寶體溫變化,測量體溫時宜用腋下測溫或量耳溫。

7、觀察寶寶臉部表情、皮膚緊張度及乾燥度、排尿情形、意識狀態。

8、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次數。

9、注意排泄物及換洗衣物的處理,預防傳染他人。

10、常換尿布、大便後用溫水洗淨,保持臀部清潔乾燥,避免紅臀產生。

11、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12、可將最近一次的大便帶來給醫師看,以幫助醫師論斷。

13、配合醫師的指示服藥、禁食及飲食指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