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 孩子經常出現腹瀉, 這是怎麼回事?雖然腹瀉不是什麼大病, 但是易造成體內大量水分流失, 若不及時醫治和補水, 可引起脫水, 嚴重的話甚至引起死亡。 孩子腹瀉怎麼辦?
為什麼喝水, 腹瀉更厲害?
腹瀉, 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 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甚或膿血, 並且排便次數頻密, 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周圍不適、失禁等症狀。 正常情況下, 消化道裡的大部分水分會被大腸黏膜吸收, 消化後的食物殘渣變成糞便排出體外。 但是, 當病人出現腹瀉, 大腸黏膜遭到破壞時, 對水分的吸收功能會大大減弱,
因此, 補液在腹瀉治療中顯得非常重要。 很多病人聽到要多喝水, 感到很不理解。 水喝多了, 那腹瀉不是更厲害了嗎?大家都怕越補越瀉, 其實, 腹瀉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 並非大家想像的喝點白開水那麼簡單。
關於補水的錯與對
腹瀉期間, 單純飲用純淨水更好(錯)
因為白開水或純淨水中電解質成分很少, 不僅水很難被吸收, 還容易導致水中毒, 造成病人水腫。
應喝一些含豐富電解質的水, 必要時, 也可以喝點淡鹽水, 以加速體內水分的吸收(對)
病人可以自製補液水, 取白開水500毫升, 加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蓋)、白糖10克(兩小勺)。 注意白糖不宜加得過多,
取米湯500毫升, 加入細鹽1.75克。 按每千克體重20~40毫升, 4小時內服完, 以後酌情補充。
飲食也要辨明“是非”
既然已經拉肚子, 就得善待腸道, 減輕腸道負擔, 於是採用饑餓療法(錯)
不提倡此種做法, 腹瀉會導致身體營養丟失, 所以, 即使腹瀉也要進行營養補充。
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 如米粥、麥片粥、麵條等(對)
米湯、稀粥等進入胃腸後, 可黏附在胃腸壁表面, 形成一層保護膜, 減少腸道細菌毒素的吸收, 從而減輕全身症狀。
溫馨提示:孩子腹瀉怎麼辦?腹瀉的時候, 為了更好的預防脫水發生, 攝入的液體量一定要比平時多;同時, 補液宜及早進行, 不要等到出現脫水症狀時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