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又叫馬纓花, 它的花花絲細弱, 絨絨的, 給人一種柔柔的感覺,因而又叫絨花樹。 古人有“一樹高花冠玉堂, 知時舒卷欲雲翔。 馬嘶不動遊纓聳, 雉尾初開翠扇張”的詩句, 道盡了合歡的萬般風貌。 合歡,對光和熱都敏感,每到夕陽西下,一對對的羽狀複葉就慢慢靠攏,次晨才漸漸分開。 在炎夏的午後也有這現象,但不如夜裡的緊貼,故又名夜合。
《本草綱目》中記載合歡樹皮及花均可入藥。 《神農本草經》早就記載了合歡皮、合歡花的主要功能:“安五臟, 和心志, 令人歡樂無憂。 ”現代中藥學也將合歡皮、合歡花歸入安神藥,
其實, 合歡還給人們精神的愉悅, 嵇康在《養生論》中就說過:“合歡免忿, 萱草忘憂。 ”雖然, 這位“竹林七賢”的領軍人物, 到底還是沒有實現“采薇山阿, 散發岩岫, 永嘯長吟, 頤性養壽”的願望, 但我想, 他一定也對合歡鍾愛有加吧, 不然, 何以開出這份“免忿”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