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與皇命

古代, 有一種避諱制度, 凡是皇帝和孔丘的姓名都不准別人使用, 遇上這些字時, 只能以易字、改讀、缺筆、空字等方法來代替。 例如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論》中, 凡用“民”字的地方, 都用“人”字來代替;凡用“治”字的地方, 都用“理”字來代替。 前者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 後者是避唐高宗李治的諱。 避諱, 不單在書寫文在時要注意, 就是醫生開處方也要注意, 不少中藥就是由於避黃帝的諱而易名的, 例如健脾止瀉的山藥, 原名“薯蕷”, 最早見於宋·寇宗奭的《本草衍義》, 因“蕷”字與唐代宗李豫之名同音, 故避諱改稱薯藥;過了幾代,

宋英宗趙曙登位, 因薯曙同音, 薯藥只好又避諱改稱山藥, 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 也有不信邪、不避諱的皇帝, 南北朝時宋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就是其中之一。 治傷良藥劉寄奴就是以他的乳名命名的。 據李延壽《南安》記傳:劉寄奴年少時, 一次出獵, 用箭射中一條巨蛇, 但蛇身一閃就不見了。 他覺得很奇怪, 次日再去那裡搜尋。 當來到一條小河邊時, 忽然聽到附近樹林中有忤臼之聲, 他順聲尋去, 看見兩個仙童在搗藥。 左邊的仙童開口說:“我們大王昨天被劉寄奴射傷了。 “右邊的仙童說:“大王有天大本亨, 怎麼不把劉寄奴殺掉。 ”左邊的童子說:“殺不得啊, 大王說, 劉寄奴將來是要當皇帝的。 ”聽到這裡, 劉寄奴大吼一聲跳將出來,

仙童嚇得倏然不見了, 只留下藥臼和草藥。 以後, 劉寄奴馳騁疆場, 率軍南征北戰, 滅了南燕和後秦, 於西元420年自立為宋武帝。 在戰爭中劉寄奴用仙童留下來的這種草藥, 治癒了許多受傷的將領和士兵。 人們非常感激和崇拜這種草藥, 就以黃帝的乳名稱它為“劉寄奴”。

除此之外, 得到皇帝寵信的中藥還有不少。 治骨折筋損的良藥——骨碎補, 就是由五代十國時的後店明宗皇帝李嗣源親自賜名的。 傳說, 有一次明宗少帝圍獵, 突然從附近的草叢中竄出一隻金錢豹, 嚇得皇帝身旁的寵妃從馬上摔了下來, 筋斷骨裂, 血流如注。 當時, 恰逢御醫不在身旁, 黃帝急得手忙腳亂。 這時, 一名衛士從岩石上采來一種草藥, 搗爛後敷在皇妃的傷口上,

很快血止痛減, 不久, 斷骨再續, 傷口痊癒如初。 皇帝大喜, 親筆題名這種草藥為“骨碎補”。

借黃帝而成名的藥物還有“何首烏”。 明代嘉靖呈帝明世宗朱厚德, 早年無子, 出詔書於天下, 求得子良方, 何首烏乃應詔入宮, 以此藥為主, 製成七寶美髯丹, 皇帝服此丹後不久, 喜得龍種, 同時, 發黑體壯, 穩坐江山45年, 何首烏於是名揚天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