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Zhū Yá Liǎo.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I VIVIPARI.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珠芽蓼的根莖。 秋季採挖, 除去莖葉、細根、泥沙, 曬乾。
形態特徵
珠芽蓼, 莖直立, 高15-60釐米, 不分枝, 通常2-4條自根狀莖發出。
基生葉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3-10釐米, 寬0.5-3釐米。
頂端尖或漸尖, 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楔形, 兩面無毛, 邊緣脈端增厚。
外卷, 具長葉柄;莖生葉較小披針形, 近無柄;托葉鞘筒狀, 膜質, 下部綠色, 上部褐色, 偏斜, 開裂, 無緣毛。
總狀花序呈穗狀, 頂生, 緊密, 下部生珠芽;苞片卵形, 膜質, 每苞內具1-2花;花梗細弱;花被深裂, 白色或淡紅色。
花被片橢圓形, 長2-3毫米;雄蕊8枚, 花絲不等長;花柱3個, 下部合生,
瘦果卵形, 具3棱, 深褐色, 有光澤, 長約2毫米, 包於宿存花被內。 花期5-7月, 果期7-9月。
性狀
本品呈扁圓柱形或團塊狀, 常彎曲成蝦狀,長2~5cm,直徑0.3~1.5cm。
表面呈棕褐色,稍粗糙,可見較密的環節及根痕;一面隆起, 另一面較平坦或略具凹槽;有時先端具棕褐色葉鞘殘基。
質較硬, 折斷面平坦, 灰棕色或紫紅色;白色點狀的維管束排列成斷續的環狀。 氣微, 味苦澀。
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呈棕褐色,常含有棕色物。 皮層狹窄。 維管束外韌型,斷續排列成環。
木質部導管直徑10~25μm。 薄壁細胞有大量的草酸鈣簇晶, 直徑50~120μm。
並含澱粉粒, 呈圓形, 橢圓形或盔帽形, 臍點點狀, 裂縫狀。
性味
苦、澀、微甘, 溫。
功能主治
止瀉, 健胃, 調經。 治胃病,
用法用量
9g;沖服或煎湯服。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珠芽蓼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珠芽蓼具有止瀉, 健胃的功效, 珠芽蓼針對胃病, 消化不良, 腹瀉等症狀也十分有效。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中藥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