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下垂的拔罐療法

由於腹腔內脂肪薄弱, 腹壁肌肉鬆弛, 導致胃低於正常位置, 稱為胃下垂。 胃下垂屬胃無力症, 多見於消耗性疾病患者及無力型體質者, 直接影響消化功能。 臨床表現為上腹脹滿、食欲不振、胃痛、消瘦、乏力、噯氣、噁心、嘔吐、腸嗚、胃下墜感, 或伴有便秘、腹瀉、氣短、眩暈、心悸、失眠、多夢等。 一般分為脾臟虛損、中氣下陷及脾胃不和2型。

一、脾臟虛損、中氣下陷

(一)症狀

面色萎黃, 形體消瘦, 神疲乏力, 少氣懶言, 食欲不振, 脘腹脹滿不適, 食後加重, 平臥減輕, 常伴有噯氣或泛吐痰涎, 大便稀薄, 舌淡薄, 苔白。

(二)治法

(1)選穴 百會、脾俞、胃俞、氣海、關元、足三裡。

(2)定位 百會:在頭部, 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 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脾俞:在背部, 當第11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 當第12胸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氣海:在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下1.5寸。

關元:在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下3寸。

足三裡:在小腿前外側, 當犢鼻下3寸, 距脛骨前緣1橫指 (中指)。

(3)拔罐方法 灸罐法。 百會、關元、氣海穴用艾條行溫和灸20分鐘, 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感為度, 之後各穴(除百會外)留罐10分鐘,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二、脾胃不和

(一)症狀

胃脘脹悶不適, 食人難以消化, 噯氣, 甚者噁心嘔吐, 大便時幹時稀, 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選穴 上脘、中脘、天樞、脾俞、胃俞、足三裡。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上5寸。

中脘:在上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上4寸。

天樞:在腹中部, 距臍中2寸。

脾俞:見前。

胃俞:見前。

足三裡:見前。

(3)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 上述各穴拔罐後留罐10分鐘,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胃下垂患者在治療期間要加強營養, 少食多餐, 飯後要平躺30分鐘, 不做運動, 特別不要遠行、跑步和跳躍。

(2)適當進行腹肌鍛煉。

四、病例

任某某, 女性, 30歲。 食欲不振、食後腹脹、有下墜感2年, 上述症狀食後加重, 平臥減輕, 伴有面色萎黃, 消瘦, 神疲乏力。 鋇餐顯示:胃小彎切跡在髂脊聯線下3.5cm, 診斷為胃下垂。 穴取百會、關元、足三裡、中脘、脾俞、胃俞, 百會、關元穴用艾條行溫和灸20分鐘, 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感為度, 之後各穴(除百會外)拔罐後留罐10分鐘, 每日1次, 10次為1療程。

治療5次後, 上述症狀稍有緩解, 1療程後臨床症狀大大緩解, 後連續治療3療程, 以鞏固療效。 1年後隨訪, 上述症狀未見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