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症。 炎症會導致關節內外粘連, 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活動。 其病變特點是廣泛, 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 肩周炎的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 好發於 50 歲左右的人, 故又稱五十肩。 因患者患病以後肩關節不能活動, 仿佛被凍結或凝固, 故又稱凍結肩、肩凝症。 肩周炎患者常感覺有冷氣進入肩部, 也有患者感覺有涼氣從肩關節內部向外冒出, 故又稱漏肩風。
肩周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 有研究認為它與自身免疫病以及感染有關。
引起肩周炎的誘因很多, 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肩關節長期保持一個姿勢,
肩周炎的主要表現為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或僵硬、肩周肌肉萎縮。 部分病人是由肱二頭肌腱鞘炎、岡上肌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發展而來。 肩周炎發病女多於男, 右肩多於左肩, 多數為慢性起病。 本病預後良好, 多能自愈, 但要經數月至兩年左右。
大多數肩周炎的治療不需手術, 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嚴格、積極的功能鍛煉。 其目的是在肩關節活動受限期間儘量保持一定的肩關節活動度, 這樣在關節粘連自行恢復後仍能維持正常的肩關節活動。
肩周炎的干預方法有很多, 其中功能鍛煉尤為重要。 患者在發病之初就應積極應對, 可採用下列方法:將患側肘關節屈曲 90°。 屈肘90°為最佳, 小於90°肩關節擺動範圍小, 大於90°肩關節擺動大, 易造成拉傷。 將患肩向前方擺動20~30次, 向後擺動20~30次, 每天3~4次, 每次10~20分鐘。 同時, 還可做患肢向上爬牆法、俯身前後內外擺動法、俯身畫圈法等一系列康復動作。 一日數次, 患者應忍著疼痛主動鍛煉。 疼痛減輕後, 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和範圍, 但不要被動活動。 以上方法既可防止肩關節再次拉傷或損傷, 又可以起到肩關節鬆弛的作用。 活動後冷敷半小時有利於消腫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