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頸椎病影響人類的壽命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和現代生活的日益緊張, 以及人們認識疾病的水準不斷提高, 目前已公認, 頸椎病的發病率超過了腰腿痛而成為當前骨科最常見的疾病。 隨著春季的到來, 人們外出活動的增多, 因風寒、濕、跌僕、閃挫等引起的頸椎病有增多的趨勢。 頸椎病如不及時治療也會影響患者壽命長短的。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 由於頸椎內因、外因的變化, 使頸椎及其周圍的神經、血管發生病理改變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頸椎病的頸、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祖國醫學痹證中, 這些症狀多因外傷或氣血虛衰、感受風寒濕邪所致,

而頭昏、目眩、耳鳴等症則多與疾濁、肝風內動、虛損有關。 常見於中老年人, 近年也有向青壯年發展的趨勢。

頸椎病最早期表現以頸部症狀為主, 故又稱局部型頸椎病或頸型頸椎病。 具體表現為:頸部疼痛、酸脹不適, 常在清晨醒後出現或起床時發覺頸部不適, 患者常訴說脖子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 部分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 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 不敢主動活動, 被動活動時疼痛加劇, 休息可以緩解。 由於症狀較輕, 往往重視不夠, 以致反復發作而使病情加重。 急性發作時常被俗稱“落枕”。 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 此型實際上是各型頸椎病的最初階段, 也是治療的最有利時機。

治療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經保守治療大多數病人可以治癒。

頸椎病的發病因素多種多樣, 常見病因有:

年齡因素:人到中年, 肝血腎精衰少, 骨髓化源不足, 筋骨漸弱, 清竅也得不到充分滋養, 為眩暈的發生提供了相應的病理基礎。 若肝腎陰虧, 水不涵木, 陰不維陽, 陽亢於上, 肝風內動, 上擾清竅, 則更易引發眩暈。 久病體弱, 肝血不足, 腎精虧損, 經脈失去濡養, 可致肢體筋膜弛緩, 手足痿軟無力, 不能隨意運動、肝腎不足, 氣血虧損, 除了可引起肢體不利等症外, 還有耳鳴、目眩等症。 此外腎虛不能養肝, 以致肝陰不足, 肝陽上亢也能引起眩暈等症。 故又常見於中老年人。 但近年來在辦公人員、電腦工作者中, 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

外傷是指跌僕、閃挫等對筋、骨、皮肉的損傷。 外傷所致的頸肩痛, 是指由於閃、挫所致的筋絡、筋膜、肌肉等軟組織受傷以及關節錯位造成的症狀, 即所謂的骨錯縫、筋出槽症狀。 人體是一個整體, 由於頸肩等部位受外力影響而遭受損傷時, 也能導致臟腑、經絡、氣血失調, 因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臨床上可見肩、背、肢體痛等症, 此時以疼痛為主。 另一方面, 人體的臟器都依賴於氣血的滋養, 如氣血阻滯, 則臟腑缺乏氣血濡養, 其功能也受到影響, 肝、腎、脾等內臟功能受到影響後反過來會影響筋骨、肌肉和關節功能。

風寒濕痹、經絡受阻:由於風、寒、濕三種外邪侵入身體, 流注經絡, 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肢體與關節疼痛、酸麻、重著及屈伸不利等。

痰濕凝阻、經絡瘀滯:痰是機體發生病理變化的產物, 由人體的津液凝聚變化而成。 由於肺、脾、腎功能失調加上寒熱燥濕等外邪因素影響了津液的正常輸布和運行, 停聚在機體的某個部位, 造成氣血、經絡運行不暢, 這樣又導致了人體出現新的功能障礙。 痰濕凝阻引起的症候相當廣泛, 在人體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狀。 痰濕上逆頭部多見眩暈, 阻於四肢者多見四肢麻木疼痛。 臨床所見由風痰引起的嘔吐、頭暈、突然跌倒、四肢麻木, 由寒痰引起的骨痹刺痛、四肢不舉、厥冷等症狀。

慢性勞損: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 如不良的睡眠體位、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 臨床中有很多,

患者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另外, 工作姿勢不當, 長期處於坐姿, 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造成頸後部肌肉韌帶組織的勞損。 再者, 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 超過頸部耐量的運動造成外傷也會增加發病率。

身體的其他疾病會造成頸椎病變。 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的疾病, 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 可促使頸椎退行性變。

發育性椎管狹窄或頸椎的先天性畸形更易於發生頸椎病。

精神因素:可能與交感神經受累有關。 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 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 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 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