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頸椎病核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簡稱MRI, 是一種新的無創傷、多平面成像檢查方法, 它利用人體組織的磁特點, 經過一系列的電腦磁資訊的處理所得到的圖像, 頸椎病核磁共振檢查就是根據這種方法對頸椎病的檢查。

與X線及CT技術完全不同, 在核磁共振成像片上, 含水成分大的組織結構亮度高, 而含水成分少的組織則亮度較低, 如骨結構, 其含水成分是人體中較低的, 故其亮度也較低, 一般呈黑色, 而脂肪含水分高其亮度也相應為高, 一般呈白色。

血管中的血液具有流動性, 其磁場資訊往往不能被吸收或吸收很少, 故其亮度也較低,

呈黑色, 醫學上稱之為“流空效應”。 MRI在脊椎疾病的診斷方面佔有明確的優勢, 其分辨力強, 能區別出小於0.5毫米的病變。 通過多平面的觀察, 大概可以對病變區形成一個立體的印象, 為臨床治療, 特別為外科醫學的手術治療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一些頸椎病患者去醫院就診時, 有的醫生說:您可能得了頸椎病, 需要做個頸部核磁共振檢查。 由於核磁共振檢查價格比較貴, 因此有的患者比較猶豫, 常常問:都診斷是頸椎病了, 還需要做頸部核磁共振檢查嗎?能不能不做?我已經做了頸部X 線平片檢查, 還需要做頸部核磁共振檢查嗎?做核磁共振檢查到底有什麼用?等等。

其實, 對有些頸椎病患者來說, 做一個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是必須的,

頸部核磁共振檢查具有其他檢查不能比擬的優勢。 與其他檢查相比, 它具有下列優勢:

明確病情:頸部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清楚地顯示頸椎的理曲度變化、頸部椎間盤結構, 突出的椎間盤部位及其與周圍組織結構之間的關係、評估病情並決定是進行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判斷是否能進行牽引治療等。

鑒別診斷:診斷一種疾病是一件複雜的事情, 如果僅僅根據臨床表現進行診斷, 容易導致誤診, 延誤病情, 導致不必要的後果。 頸部核磁共振檢查不但可以明確病情, 而且還可以排除其他容易與頸椎病相混淆的疾病, 比如:脊髓空洞症等。

因此, 對於有些頸椎病患者而言, 尤其是臨床檢查有神經系統定位體征的頸椎病患者,

進行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是必須的, 而且要儘早進行, 有時需多次檢查, 以便及時明確診斷, 及時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