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稱一老人發現舌根部潰瘍, 雖然吞咽時有稍許不適的感覺, 但想到潰瘍不大又不影響說話也就沒太在意。 2個月後, 一查竟是舌癌(老人舌頭起泡拖延2個月 查出舌癌割掉半個舌頭)。 舌頭潰瘍,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上火了。 但是, 專家提醒, 如果舌緣、舌尖、舌背或舌腹等處的潰瘍過了半個月還不癒合, 並出現感覺不痛的白斑、紅斑、扁平苔蘚, 就不僅僅是“上火”這麼簡單, 因為這很可能是舌癌的前兆。
究竟如何分辨普通潰瘍和有癌變風險的潰瘍呢?
一般來說, 普通的炎症潰瘍和創傷性潰瘍, 早期都會感到疼痛,
因此, 如果潰瘍經過治療, 超過兩周仍不能癒合, 那就有可能是有癌變風險的潰瘍, 需要進行病理檢查, 排除癌變可能。 周苗說, 舌癌癌前病變的表現主要有三種症狀:一是白斑;二是紅斑;三是扁平苔蘚。
周苗說, 白斑主要是一種呈扁平或稍隆起的白色病變, 一般不會讓人有疼痛的感覺, “有5%的白斑會發生癌變”;紅斑主要是一種絲絨狀或顆粒狀紅色斑塊, 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而扁平苔蘚的表面看起來有破損、顏色潮紅, 呈白色條紋或網紋狀。 “如果發現自己的舌部有這三種症狀之一, 而且並不感覺疼痛, 時間又比較長, 就應該引起警惕。 ”
舌癌在臨床上多發現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
如果舌尖出現長期潰瘍不愈、伴有疼痛和麻木的不明腫塊, 以及舌部原有白斑病損發生潰瘍等都要警惕舌癌的可能。 爛牙根、殘冠等與舌頭的長期磨損, 也會誘發舌癌的發生。 舌癌易發生癌細胞淋巴結轉移, 一旦確診要儘快手術治療, 並配合放化療, 術後定期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