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流派眾多, 今天, 我們和大家要學習的是和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也是太極拳的一種, 如何謂和式太極拳呢?大家可以跟著我們的太極拳視頻教程來學習, 也可以跟著太極拳教學來簡單的瞭解下。
首先, 我們先和大家簡單的瞭解下什麼是和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歷史悠久, 和式太極拳的歷史由來, 大家來瞭解下吧!
和式太極拳的“中正”
和式太極拳由清末武術家和兆元(1810---1890)所創編, 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稱, 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機結合, 拳架如老梅之枝, 質樸無華, 卻技擊性極強, 招招蘊涵搏擊之意,
與人交手時粘連粘隨, 隨曲就伸, 舍己從人, 輕靈之間“聽”得准對方虛實、輕重、攻擊之意, 引淨落空, 在得機得勢之間, 柔化剛發對手于無形, 技法上注重靠、擲、打、跌、拿, 充分運用上、中、下三盤二十四法技巧。
在我們練習和式太極拳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我們的精氣神的修煉, 這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練習效果, 大家要重點注意。
練精化氣, 練氣歸神, 練神還虛, 使精、氣、神渾然一體, 由外帶內, 由內達外, 內外合一, 勁力潛轉, 如充氣之球, 飛天之箭, 蓄而後發, 無絲毫遲滯。
“有意帶形隨人動, 有意無形神意真”, 形與意完美結合, 進而達到人不知我, 我獨知人, 來犯者應手立僕之神妙境界。
1、意念要“守中”
意念守中是和式太極拳修煉之心法。
意念在我們的太極拳修煉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修煉我們的太極拳意念呢?意念與我們的太極拳架子有著一定的關係。
架是意念的載體, 我們通過盤架來強化大腦皮層運動中樞對於拳架動作的感知, 長期積累這種感知在技擊時就可以形成本能反應。
和式太極拳練習時要求松心凝神, 心平氣靜, 意念守中, 本心與意念抱元守一, 方能夠心動意出, 意動形隨, 意到勁到。
和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和慶喜(1857—1936)在教拳過程中, 要求學生拳架功夫沒有達到自然圓轉的程度時, 不能學推手練技擊, 就是怕影響意念守中的鍛煉。
心貴靜, 意守中, 現場臨敵反應時間最短是太極拳後發先至的基礎, 也是意念的自然狀態。 若意不能守中, 心就不能靜, 在形則有貪欠偏倚之弊, 技擊時容易犯呆滯不活的毛病。
只有自然而然練就的技法, 用時才可達到信手撚來、隨手應物的無意識狀態。
2、行拳走架要“求中”
和式太極拳素有“打拳如坐轎”之說, 不論拳勢進退側移, 身體始終像端坐轎中一樣“端的”(趙堡鎮方言, 即規矩、端正之意)。
在行拳走架出手之時, 周身均無定向, 要想在多維空間內、在動態中尋求平衡, 必然先建立自己在這個多維世界中的座標與原點, 然後才能夠確定前後左右, 進退反側, 否則習拳走架也就無從談起。
這個座標、原點就是自身的“中正”, 因此“求中”是和式太極拳行拳走架時的重要要領,
“三直四順”也是和式太極拳走架“求中”的要求。 三直:頭直、身直、小腿直, 四順:順腿、順腳、順手、順身。
頭直則意能領得起, 身直則頸自然順直, 精神能貫得起, 頂勁可上領, 肩頸部血脈通暢, 意氣通達則周身輕靈;腰脊中正順直, 可使脊椎形成反弓之勢, 是太極拳修煉之“勁力”的源泉, “牽動往來氣帖背, 斂入脊骨, 則力由脊發”;
和式太極拳又名“代理架”, 是指由外帶內, 由外達內, 由內及外, 內外合一。
三直四順能夠順外形, 外形順暢則意氣通達, 意氣順暢則周身相隨, 進而周身一家;“氣以直養而無害”, 自然能夠健身益壽, 身順則易於鍛煉“丹田”內氣,
3、輕靈自然, 中正平圓
和式太極拳在整個行拳過程中, 如行雲流水, 春風拂柳一般, 自然而飄逸, 瀟灑而俊秀, 處處體現出“輕靈自然, 中正平圓”的特點。
它以其獨特而科學的運行軌跡, 熔技擊性、健身性和藝術性為一爐而自成法度。 在整個走架過程中, 走圈行氣, 自然而順遂, 使周身四大節、八小節節節貫穿, 屈伸折疊靈活自如。
通過長期艱苦的盤架訓練結合推手訓練.逐漸會產生一種四大節、八小節鬆開後的沾黏勁。 此勁遇力能網弧走化, 而且通過節節鬆開後的肢體自重和周身協調的整體動作。
加在對方的肢體上, 會令對方感到極其沉重而無法解脫, 故在練拳中要由原來的肢體的輕靈松柔到全身的輕柔圓活具備後, 再追求其習練過程中的四大節、八小節鬆開後的沾黏勁、松沉勁、束身和長起展臂的那種蓄、發勁。
用意去體會蓄于丹田、勁貫四梢的感受。如能按此拳意習練,達到周身一家,我想對太極內勁的增長和整勁的發放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4、走勢的勁
一走勢、一貫勁則有兩掌如灌鉛一樣發沉和丹田飽滿之感。整天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渾有使不完的勁,充分地享受到難以言狀的人生樂趣。
這是我初步習練和式太極拳的點滴感悟,貿然提筆寫來,意在得到同門和方家的批評與指正。
5、放鬆
“放鬆”是太極拳修煉的首關,是太極拳人窮一生之精力所追求的東西。放鬆在身法上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兩肩與兩胯的鬆開,從而再達到周身節節放鬆,保障了身體的氣血流暢,圓轉自然,陰陽平衡。我習練陳式太極拳多年,對放鬆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悟,然最近一段時間的和式太極拳大身法的習練,使我有豁然貫通之感。我周身關節已達到充分的拉開,現在練拳發勁,比以前更加通透、順遂,蓄得充分,放得乾脆。
再追求其習練過程中的四大節、八小節鬆開後的沾黏勁、松沉勁、束身和長起展臂的那種蓄、發勁。用意去體會蓄于丹田、勁貫四梢的感受。如能按此拳意習練,達到周身一家,我想對太極內勁的增長和整勁的發放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4、走勢的勁
一走勢、一貫勁則有兩掌如灌鉛一樣發沉和丹田飽滿之感。整天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渾有使不完的勁,充分地享受到難以言狀的人生樂趣。
這是我初步習練和式太極拳的點滴感悟,貿然提筆寫來,意在得到同門和方家的批評與指正。
5、放鬆
“放鬆”是太極拳修煉的首關,是太極拳人窮一生之精力所追求的東西。放鬆在身法上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兩肩與兩胯的鬆開,從而再達到周身節節放鬆,保障了身體的氣血流暢,圓轉自然,陰陽平衡。我習練陳式太極拳多年,對放鬆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悟,然最近一段時間的和式太極拳大身法的習練,使我有豁然貫通之感。我周身關節已達到充分的拉開,現在練拳發勁,比以前更加通透、順遂,蓄得充分,放得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