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嬰幼兒便秘推拿治療

小兒便秘主要原因有飲食不當、排便習慣不良、特發性巨結腸、局部器質性病變、直腸結腸神經結構異常、內分泌障礙、神經系統疾病及藥物性便秘等。 功能性便秘是兒童排便障礙的最常見原因, 小兒便秘雖非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 但可降低患兒生活品質, 長期未能得到適宜治療, 尚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 此外, 小兒便秘給家庭帶來眾多不便, 甚至家長為此焦慮不堪。

兒童便秘的治療較為困難, 多主張根據便秘輕重、病因和類型進行個體化綜合治療。 由於小兒便秘往往病程較長, 治療時間亦較長,

口服藥物依從性較差。 運用推拿療法治療小兒便秘療效肯定, 操作簡便易行, 小兒易於接受。

診斷標準

1.嬰幼兒排便間隔日數超過2天, 未使用瀉劑情況下排便次數少於每週3次。

2.大便乾燥堅硬, 和(或)有排便困難。

3.病程大於或等於2周。

符合上述3項者, 診斷為嬰幼兒便秘

適應證

1.小兒功能性便秘。 包括排便次數每週少於3次, 大便乾燥堅硬, 排便困難, 排便費力, 排便疼痛等;

2.年齡:1個月~5歲;

3.人群範圍:患有便秘的嬰幼兒及兒童, 除外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狹窄、肛門裂、脊柱裂、甲狀腺功能低下、腫瘤等器質疾病所致的便秘。

禁忌證

1.推拿部位皮膚感染、損傷及紫癜者;

2.合併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以及神經精神疾病患兒;

3.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皮膚病變的局部, 由結核菌、化膿菌所引起的運動器官病症, 各種類型的骨折處, 傳染病, 血友病,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等。

技術操作方法

一、器械準備

1.按摩介質:以滑石粉、爽身粉為介質, 起潤滑作用, 便於按摩手法的運用, 防止手法造成皮膚損傷。

2.診療床。

二、詳細操作步驟

體位元:進行四肢的推拿時患兒取坐位, 嬰幼兒可由人抱坐;進行腹部的推拿時取仰臥位;進行背部的推拿時取俯臥位。

1.實證便秘

清大腸。 部位: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醫者以左手托住患兒之手, 以右手拇指橈側從患兒虎口推向食指尖。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退六腑。 部位:前臂尺側,

陰池穴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醫者以左手托住患兒左手, 以右手拇指腹或示、中指腹自肘推向腕部。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清補脾土。 部位:拇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醫者以左手拇、食指固定患兒拇指, 使螺紋面向上, 再以右手拇指螺紋面置於患兒螺紋面上, 旋推為補, 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 操作強度:≤2歲者先清後補各100次(2分鐘);>2歲先清後補各150次(3分鐘)。

運內八卦。 部位:手掌面, 以掌心為圓心, 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所作圓圈, 手掌心內勞宮四周, 分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 即內八卦。 操作:醫者將患兒左手四指掌心向上握住, 另手拇指自乾開始運起, 呈逆時針進行。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患兒仰臥, 醫者用掌或四指在腹部順時針作摩法。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按揉足三裡。 部位:膝下3寸, 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 操作:醫者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雙側足三裡穴。 操作強度:≤2歲者100次(1分鐘);>2歲200次(2分鐘)。

推下七節骨。 部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 操作:醫者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操作強度:≤2歲者30次(2分鐘);>2歲50次(3分鐘)。

2.虛證便秘

補脾經。 部位:拇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醫者以左手拇、食指固定患兒拇指, 使螺紋面向上, 再以右手拇指螺紋面置於患兒螺紋面上旋推為補。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推腎水。 部位:手小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醫者用拇指沿患兒指旨根推向指尖。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清大腸。 部位:食指橈側緣, 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醫者以左手托住扇兒之手, 以右手拇指橈側從患兒虎口推向食指尖。 操作強度:≤2歲者100次(1分鐘)。 >2歲200次(2分鐘)。

推上三關。 部位:前臂橈側, 陽池與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醫者以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腹自患兒腕關節橈側推向肘。 操作強度:≤2歲者100次(1分鐘);>2歲200次(2分鐘)。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患兒仰臥, 醫者用掌或四指在腹部順時針作摩法。 操作強度:≤2歲者200次(2分鐘);>2歲300次(3分鐘)。

捏脊。 部位: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左右旁開1 釐米處。 操作:醫者兩手半握拳, 兩食指抵於背脊之上, 再以兩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 合力將患兒脊背皮膚捏起, 同時向上提起;而後食指向前, 拇指向後退, 作翻捲動作, 兩手同時均勻地向前推動;邊搓邊推的同時醫者雙手拇指將提起的皮膚向食指方向撚動,自尾骨端長強穴起,捏、提、搓、推、撚,連續不斷一直到大椎穴,將捏起的皮膚放鬆,恢復原狀。如此反復5~8次,第3次開始,對脾俞、大腸俞提拿。完成後按揉背部半分鐘。操作強度:≤2歲者5遍(2分鐘);>2歲8遍(3分鐘)。

按揉足三裡。部位:膝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操作:醫者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雙側足三裡穴。操作強度:≤2歲者100次(1分鐘);>2歲200次(2分鐘)。

三、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次15~20分鐘,每天1次,5天為1療程,必要時可連續治療2個療程。

四、關鍵技術環節

取穴準確,熟練正確的操作手法,是本項技術的關鍵環節,

五、注意事項

1.小兒皮膚嬌嫩,推拿時注意使用潤滑劑,用力要適當,避免損傷皮膚。

2.注意保持操作環境整潔溫馨,寒冷天氣操作時注意保暖。

3.醫者推拿時要保持手的溫暖和清潔,勿戴戒指,經常修剪指甲,以免損傷患者。推拿過程中,要隨時詢問和觀察患者的反應,以保持適當的按摩強度。

4.患兒接受推拿時,應在家長的陪護下,配合醫者進行治療。推拿前患兒應排盡小便,飯後不要馬上接受推拿治療

兩手同時均勻地向前推動;邊搓邊推的同時醫者雙手拇指將提起的皮膚向食指方向撚動,自尾骨端長強穴起,捏、提、搓、推、撚,連續不斷一直到大椎穴,將捏起的皮膚放鬆,恢復原狀。如此反復5~8次,第3次開始,對脾俞、大腸俞提拿。完成後按揉背部半分鐘。操作強度:≤2歲者5遍(2分鐘);>2歲8遍(3分鐘)。

按揉足三裡。部位:膝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操作:醫者用雙手拇指分別按揉雙側足三裡穴。操作強度:≤2歲者100次(1分鐘);>2歲200次(2分鐘)。

三、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次15~20分鐘,每天1次,5天為1療程,必要時可連續治療2個療程。

四、關鍵技術環節

取穴準確,熟練正確的操作手法,是本項技術的關鍵環節,

五、注意事項

1.小兒皮膚嬌嫩,推拿時注意使用潤滑劑,用力要適當,避免損傷皮膚。

2.注意保持操作環境整潔溫馨,寒冷天氣操作時注意保暖。

3.醫者推拿時要保持手的溫暖和清潔,勿戴戒指,經常修剪指甲,以免損傷患者。推拿過程中,要隨時詢問和觀察患者的反應,以保持適當的按摩強度。

4.患兒接受推拿時,應在家長的陪護下,配合醫者進行治療。推拿前患兒應排盡小便,飯後不要馬上接受推拿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