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嗜酒如命需警惕腦動脈瘤

南方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稱, 90% 以上的腦動脈瘤患者都是破裂了才送到醫院急救, 其中30%- 50% 還沒到醫院就死亡了。 專家呼籲公眾重視防範腦動脈瘤, 尤其是40 歲以上,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人, 最好主動篩查腦動脈瘤, 以期早發現早治療, 免發生腦動脈瘤破裂而危及生命。

大量飲酒易致腦動脈瘤破裂

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相比較, 腦動脈瘤在公眾中的知曉率並不高。 2009 年, 著名笑星趙本山因腦動脈瘤險些送命, 腦動脈瘤才引起人們的關注。 南方醫院副院長漆松濤教授指出, 其實, 腦動脈瘤的發病率居腦血管意外的第三位,

僅次於腦梗死及高血壓導致的腦出血。 在臨床上, 最常見的發病人群集中在40 歲-60 歲, 尤其是愛喝酒的中年人。

前段時間, 一名44 歲的腦動脈瘤患者, 因為應酬連續飲酒, 最後倒在酒桌旁。 當他被急救車送到醫院時, 由於腦動脈瘤已經破裂出血, 導致腦血管痙攣, 最後因腦幹功能衰竭而死亡。 漆松濤院長說, 作為醫生, 對這樣的病例深感惋惜。 如果這位患者前期做了篩查, 檢查出患有腦動脈瘤並及時接受治療, 危險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漆院長說, 有腦動脈瘤的患者大量飲酒甚危險, 因為酒精會讓血管的收縮和擴張極度變化, 而且長期飲酒的人, 常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

大量飲酒導致血壓的急劇變化, 會致使腦動脈瘤加速破裂。 可以說, 飲酒是導致腦動脈瘤破裂的獨立影響因素。

高危人群可嘗試三種篩查方法

其實, 腦動脈瘤並非大家所理解的腫瘤, 而是腦動脈壁局部的異常膨出。 簡單地說, 腦動脈瘤好比血管壁上吹起的小氣球, 氣球壁極薄, 因此隨時會破裂。 而一旦破裂, 便可導致嚴重的顱內出血, 頃刻間便有生命危險, 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達30%-40%。

但是, 絕大多數腦動脈瘤較小時, 患者幾乎沒有症狀, 有時只有輕微的頭痛、脖子發硬等。 “通常, 一般身體檢查無法發現較小的腦動脈瘤, 因此, 高危人群接受專門的腦動脈瘤篩查非常重要” , 漆院長強調說, “腦動脈瘤破裂前治療與破裂後治療,

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 越早篩查、診斷, 越能夠得到好的治療效果。 ”

專家強調,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或有家族病史的腦動脈瘤高危人群更應做針對性的篩查。

目前, 腦動脈瘤的篩查手段有三種———CT 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造影(MRA)以及腦血管造影。 前兩種方法可以檢查出大多數大於3-5 毫米的腦動脈瘤。 而腦血管造影是診斷腦動脈瘤最準確的方法, 雖然是有創檢查, 但卻是腦動脈瘤診斷的一項金標準。

越早治療, 效果越好

的治療, 南方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馮文峰告訴記者, 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藥物治療、神經外科手術及神經血管介入術。

如果腦動脈瘤很小(一般寬度小於3 毫米)、未破裂,

並且未引發任何症狀, 醫生會用藥物控制高血壓等危險因素。 患者還需要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 以監測腦動脈瘤是否開始長大或發生改變。

而對於寬度大於3 毫米的腦動脈瘤, 最好儘早治療。 一般來說, 採取外科手術則需要進行開顱, 對血管瘤進行夾閉, 風險較高。 目前, 在南方醫院接診的腦動脈瘤患者中, 有近70%採取的是血管介入栓塞術。 即在患者的大腿根部切一個幾毫米長的小口, 把一個很細的導管, 通過動脈血管通道一直送達腦動脈瘤的位置。 通過導管, 把柔軟的彈簧圈放到血管瘤裡, 直至把血管瘤填滿, 這樣, 血液就不太能進到腦動脈瘤的瘤腔內, 血管瘤被栓塞掉。

馮主任稱, 因不用開顱、創傷小、療效肯定,

對於合適的病人採取栓塞術更為安全有效。

頭痛欲裂, 可能是腦動脈瘤破裂

腦動脈瘤出血, 大部分因高血壓所引起, 高危人群尤其要控制好血壓, 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勞累、頭部劇烈擺動、過度飲酒等。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有人稱之為頭痛欲裂)、頭暈、複視、後脖子發硬等症狀, 有可能動脈瘤已經破裂了,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避免耽誤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