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指自覺心跳、心慌不安的一種病證。 包括西醫學中的器質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及神經官能症等疾病。
本病由於體質虛弱、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 心失所養或氣運行不暢所致。 主要有氣血不足征、陰虛火旺證、心血淤阻證及心陽虛弱證。
〔一般飲食〕
(1)宜清淡易消化飲食, 以減輕心臟負擔。
(2)不宜飲烈性酒及濃茶, 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3)不宜辛辣及過鹹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辨證施食〕
(一)心血不足證
〔主要表現〕心悸不安, 失眠健忘, 頭昏眼花,面色無華, 神倦氣短, 自汗,舌質淡,脈細弱。
〔食疔原則〕益氣養血,寧心安神。
〔食療食物〕人參、大棗、龍眼肉、葡萄、阿膠、豬心、茯苓、蓮子等。
〔食療食譜〕
(1)人參桂圓湯。 人參,桂圓肉, 煮湯。 用於血虛心悸,失眠健忘。
(2)豬心大棗湯。 豬心, 大棗, 煮湯。 用於血虛心悸。
〔飲食宜忌〕
(1)宜溫補飲食, 以利補氣養血。
(2)不宜苦寒類食物,以免克伐氣血。
(二)陰虛火旺證
〔主要表現〕心悸不甯,思慮勞心尤甚,心煩, 手足心熱, 少寐多夢, 頭暈目弦,耳鳴, 面赤升火,腰酸,舌質紅, 苔薄黃, 脈細數。
〔食療原則〕滋陰降火, 養心安神。
〔食療食物〕百合、雞蛋黃、牡蠣肉、碗豆苗、粟米、阿膠等。
〔食療食譜〕
(1)百合雞蛋黃湯。 百合, 雞蛋黃, 煮湯。 用於驚悸不寧。
(2)牡蠣粥。 鮮牡蠣肉,粳米,豬肉, 煮粥。 用於虛弱勞極,心悸, 神經衰弱。
〔飲食宜忌〕
(1)宜滋補飲食,以滋養補陰。
(2)不宜熱性食物, 以免傷陰動火。
(三)心血瘀阻證
〔主要表現〕時有心悸,胸悶不舒, 陣發性胸痛, 痛如針刺,舌質紫暗, 脈濕或結代。
〔食療原則〕活血化淤, 理氣通絡。
〔食療食物〕山楂、桃仁、藕、木香、葡萄酒、蒲黃、紅糖等。
〔食療食譜〕
(1)山楂粥。 山楂,梗米,煮粥。 用於血淤心悸。
(2)桃仁粥。 桃仁, 粳米, 煮粥。 用於血淤心悸, 胸痛。
〔飲食宜思〕
(1)宜清淡飲食,多食魚類, 以保護心臟。
(2)不宜肥膩及寒性食物,以免阻滯血脈。
(四)心陽不足證
〔主要表現〕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形寒肢冷,面色蒼白, 舌淡苔白,脈象沉細無力。
〔食療原則〕溫補心陽, 寧心安神。
〔食療食物〕人參、肉桂、大棗、冬蟲夏草、鹿肉、海參、雞肉等。
〔食疔食譜〕
(1)人參粥。 人參研末, 粳米,煮粥。 用於溫補心陽,寧心安神。
(2)蟲草燭雞。
〔飲食宜忌〕
(1)宜溫補飲食,以強壯陽氣。
(2)不宜寒性食物, 以免損傷陽氣。
〔單方驗方〕
(1)鹿血散。 鹿血研粉,兌酒飲。 用於老人心悸, 失眠。
(2)酸棗仁粥。 酸棗仁炒熟研末, 入粥食。 用於驚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