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一向被認為是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品, 因此有人認為生吃雞蛋營養更豐富, 多吃雞蛋更有利於健康, 其實這是不對的。
雞蛋裡含有碳、氮、氫多種化學元素和豐富的蛋白質, 當氮和蛋白質過多時, 人的腎臟就無法完全把它們排泄掉, 這樣就會長期澱積於腎臟, 久之, 血管迴圈就會受影響, 不僅傷害腎功能, 而且還會造成血壓高、心臟病等症。 再說, 多吃雞蛋吸收不了, 排出體外, 不但浪費, 也增加了腸胃和肝腎的負擔, 不利人體健康。 因此, 健康的人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質, 如果吃1~2個熟雞蛋就足夠了。
而生吃雞蛋有一半以上的營養被浪費。 因為生雞蛋裡含有一種叫抗胰蛋白酶的物質, 它會阻礙分泌的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消化。 抗胰蛋白酶怕熱, 雞蛋煮熟了吃, 抗胰蛋白酶就會被破壞。 再則, 生蛋裡含有一種抗生物素的物質, 它在人體中積存多了, 會妨礙人體從其他食物中吸收營養。 還有, 吃生雞蛋也不衛生, 有很多細菌易侵人人體, 容易得傳染病。
蛋類食物包括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和其他禽類的蛋。 蛋類的製品主要有鹹蛋、松花蛋和蛋粉等。 蛋類及其製品的營養成分, 主要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無機鹽。
蛋白質的含量, 全蛋13%一15%, 蛋黃水分較蛋清少, 因此蛋白質的含量也相對較高, 約比蛋清高4%。
脂肪主要集中在蛋黃內, 蛋清中幾乎沒有脂肪。 含量為11% - 15吖
蛋黃中含有卵磷脂和膽固醇。 膽固醇含量極高, 達每100克含1705毫克, 是豬肝含量的7倍, 肥豬肉的17倍, 黃魚的21倍, 牛奶的120倍。 因此, 很多人, 特別是胖人、老年人或高血壓病患者, 對雞蛋黃不能問津。 但對此, 有科學家認為, 膽固醇濃度處於正常範圍的老人, 每天吃兩個雞蛋, 其血內膽固醇最多增加2%毫克, 這個微乎其微的量, 不會造成動脈硬化。 蛋類的營養成分比較全而均衡,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幾乎都有, 而且易於消化吸收, 是理想的天然食品, 不可因其含有膽固醇而排出營養食品之外,
這也是為什麼蛋類及蛋製品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的食品之一, 同肉類和蔬菜類一樣, 在人們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奶的營養價值不但高, 而且易於消化吸收, 是嬰幼兒主要食物, 是老年人保健精品, 也是病人及體弱者的營養食品。
奶類除不含纖維素外, 幾乎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
奶類是維生素B2的良好來源, 含量達0.13毫克佰克;維生素Bl和尼克酸含量也不少。 , 無機鹽在奶中含量也較豐富, 如鈣、磷、鉀等。 每升牛奶可提供12 00毫克鈣, 吸收利用率也很高, 所以是嬰幼兒鈣的良好來源, 老年人防骨質疏鬆也應多飲牛奶。 奶與蔬菜、水果一樣, 屬於鹼性食品, 有助於維持人體內酸堿平衡。
奶類的蛋白質含量為2%~4%,
奶類的脂肪含量為3%一4%。 乳汁中也含有膽固醇, 但量較少, 如牛奶膽固醇含量為每百克13毫克, 羊奶為每百克34毫克。
奶類中膽固醇含量不多, 而且奶中含有乳清酸, 能降低血清膽固醇, 所以, 患有高血脂、冠心病的人, 完全可以吃牛奶, 不必擔心。
奶類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6%, 其中主要是乳糖。 乳糖有調解胃酸, 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腺分泌作用, 還能助長乳酸桿菌的繁殖, 並抑制腐敗菌的生長。 因此, 可以改善幼兒腸道細菌叢的分佈狀況。
奶在加熱時煮的時間不宜太長, 以防破壞營養素。 如牛奶, 當溫度達到6013時, 呈膠體狀, 其中的磷酸鈣也會由酸性變為中性而發生沉澱;當加熱到10013時,
奶類食物主要包括牛奶、羊奶和馬奶等, 現在多用的是牛奶。 牛奶經過加工, 可製成優酪乳。 優酪乳作為一種飲品常喝有益, 能刺激胃酸分泌, 增強胃腸消化功能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對肝臟病、胃腸病和身體衰弱者及嬰幼兒最為適宜。 如果長期飲用酸牛奶, 可延年益壽。
死胚蛋又稱旺雞蛋, 是用來孵化小雞的雞蛋, 因溫度、濕度不當或感染病菌而發育停止, 死於蛋殼內的雞胚胎。 這使得雞蛋中原來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都已發生變化, 絕大部分營養被胚胎利用和消耗了, 所剩營養成分甚微。
經測定死胚蛋白裡幾乎100%含有病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這些病菌對人體健康有害。食用死胚蛋易發生食物中毒,出現痢疾、傷寒、肝炎等疾病。
因此,死胚蛋不能食用。有些人認為,死胚蛋富有營養,而且可以治病。實際上這種認識是無科學根據的。
臭雞蛋雖然聞起來臭,但吃起來別有風味,因此,有些人特愛吃臭雞蛋。
實際上,雞蛋從雞體內排出後,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雞蛋表而會沾染很多的細菌。據報導,即使是乾淨的蛋殼表而,也有400萬—500萬個細菌,而污染的蛋殼細菌可高達4億J9億個。蛋的內部也會有少量細菌。
如果儲存時間一長,尤其在較高溫度的環境下,外界的細菌就會通過蛋殼上的細孑L,進入蛋內,和內部的細菌一道,分解蛋白、蛋黃,使蛋黃散亂。繼之蛋白和蛋黃混合在一起。隨著蛋白質的進一步分解形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等產物時,就會發生惡臭味。
由此可見,腐敗變質而發臭的雞蛋,含有大量的細菌,破壞了蛋的營養成分,是不能吃的。吃臭雞蛋可導致中毒,有損身體健康。
現在喝牛奶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兒童喝、老人喝,成年人也在喝。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食品,幾乎是完全營養晶,含有3000種以上的有機成分。但是,在眾多喝牛奶的人中,有的喝法不講科學,這不僅使營養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還會對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喝牛奶的時間要安排得當。喝牛奶以早、晚為宜。清晨飲用牛奶能充分補充人體能量,使精力倍增:晚上睡前喝牛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並能充分消化吸收。牛奶極有利細菌繁殖,是細菌培養基。袋奶採用85℃左右的巴氏滅菌法,沒有高溫瞬間滅菌徹底,所以袋奶中殘留有細菌,這部分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繁殖極快。還不要空腹喝牛奶。空腹飲用牛奶會使腸蠕動增加,牛奶在胃內停留時間縮短,使內部的營養素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喝牛奶最好與一些澱粉類的食物,如饅頭、而包、玉米粥;豆類等同食,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喝牛奶時要和食物搭配得當。牛奶與香菇、芹菜、銀耳等配合食用,有益健康。牛奶不宜與含鞣酸的飲食同吃,如濃茶、柿子等,因為這些食物易與牛奶反應結塊成團,影響消化。
喝牛奶不要加紅糖。因為紅糖中含有一定的草酸,加人牛奶中,牛奶的蛋白質便會在草酸的作用下發生凝膠或沉澱,使營養成分受到損失。同時,變了性的蛋白還會引起嬰兒及老年人腹脹,使消化功能失調,致使對鐵、銅微量元素的吸收相對減少,從而發生“牛奶性貧血”。因此,喝牛奶時不要加紅糖,煮熟後,可少加些白糖或冰糖為宜。
牛奶,常喝可以防治消化道潰瘍,特別是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良好療效。冰牛奶可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和營養,又能中和胃酸,防J蔔胃酸對潰瘍而的刺激。冰牛奶還能使胃壁血管收縮,從而起【蔔血作用,對潰瘍治療有益。
優酪乳是用鮮牛奶嚴格消毒後,經過乳酸菌發酵、凝固、冷凍等工序製成。鮮牛奶中的酪蛋白遇酸凝固,使優酪乳成為乳白色,有彈性的凝塊。優酪乳味道酸甜可口,其營養和醫療價值越來越被人重視。
酸牛奶除含有鮮奶的全部營養要素外,突出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乳酸。乳酸使優酪乳變得醇厚、清香,使蛋白質形成微細凝乳,易於消化吸收。優酪乳能刺激胃蠕動,促進胃液分泌,增加消化機能,提高鈣、磷、鐵的吸收率,對健身很有好處。優酪乳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能將奶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對於胃腸道缺乏乳酸酶或喝鮮牛奶容易腹瀉的人,改喝酸牛奶最為適宜。經常吃酸牛奶製品,可延年益壽。
那麼如何自製酸牛奶呢?將盛新鮮牛奶的容器消毒,取1~2茶匙酸牛奶放人鮮牛奶中攪勻,置於20℃~30℃處,經過10—20小時,即有大量乳酸菌形成生長,優酪乳就製成了。或者將1瓶全脂牛奶放在陽光下曬1-2天,也可以製成富含乳酸菌的自製優酪乳。注意,如果消毒不好,會混入雜菌,所以,在食用之前,要聞一聞是否有異味或腐敗的氣味,若要腐敗,就不要再用。
酸牛奶是保健食品,人所共知,但具體可防止發生哪些疾病,卻不一定人人清楚。選用食物,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才會起到較好的保健效果。優酪乳其保健作用如下:
(1)預防冠心病。酸牛奶中的某些成分對肝臟製造膽固醇有抑制作用;酸牛奶中的乳酸菌具有“吃掉”膽固醇的功效:酸牛奶所含的蛋氨酸有軟化動脈血管的作用。以上作用都有防止冠心病發生的效能。
(2)預防直腸癌。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成乳酸。在直腸中乳酸可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的生長,並吞噬致癌物質,使之不能發揮作用。
(3)防治高血壓。人的高血壓病與鈣攝人不足有關。如果每天喝200毫升以上酸牛奶,因其含鈣較多,就會促使尿鈉排出增多,使血壓下降。優酪乳中富含蛋白質,可防止血管損傷,利於維持血管彈性,有預防腦溢血發生的效果。
(4)預防骨質疏鬆。中、老年人易發生缺鈣,引起骨質疏鬆,喝酸牛奶補鈣比單純服用鈣片收效明顯。但是不要空腹飲用。因為人在空腹時胃液的pH值(酸鹼度)在2以下時乳酸桿菌難以存活,便失去其殺菌作用,因此保健作用就難以保證。一般應在飯後2小時之內飲用優酪乳為最好。也不宜煮沸飲用。優酪乳中所含對人體有益的乳酸桿菌不耐高溫,一經煮沸便會被殺死,其保健作用也隨之消失,也不宜開水沖服。優酪乳在製作時已消過毒。
由乳酸菌發酵加工的酸牛奶,營養價值比普通牛奶還高。營養學家發現,酸牛奶中含有一種“牛奶因數”,通過試驗證明,這種“牛奶因數”具有降低膽固醇、抵抗病菌和抑制腫瘤的作用。發酵牛奶的乳酸菌,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它分解牛奶中乳糖,產生乳酸,使腸道趨於酸性,阻止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生長繁殖的腐敗菌的活動。它還能在腸道內合成人體必需的維生素B、葉酸和維生素E等,有利於人體胃腸道的正常功能。
酸牛奶營養價值高,但飲用方法要得當。有許多人習慣於空腹喝酸牛奶,實際上,這樣做是不科學的。
因為酸牛奶中乳酸菌的成活率,與腸胃道內的酸鹼度關係密切。乳酸菌在微酸性的環境中,能夠很快生長繁殖,在強酸性的環境裡則很難成活。人在空腹時,胃內酸度較強,吃了飯以後,酸度相對降低。空腹時喝酸牛奶,由於胃酸濃度高,乳酸菌在胃液裡很難生存,這就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所以,喝酸牛奶時不要空腹飲用,最好在飯後1~2小時內飲用,以發揮其良好的保健效果。
牛奶是人們公認的營養佳品,常飲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飲牛奶也並非多多益善,飲之過度也會損害健康。老年人飲牛奶過量還易患白內障。因為鮮牛奶中含有較多的乳糖。乳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半乳糖,m液中吸收了過多的半乳糖,可在眼晶體狀內蓄積,影響晶體正常代謝,使晶體蛋白發生變性,從而失去透光性,形成老年白內障。
法國保健和醫學研究所的專家埃爾·亨利羅朗及其助手經過十餘年的深入研究發現,奶裡含有一種名為酪蛋白的蛋白質,它能生成一種對向管非常危險的分子一一高半胱氨酸,這種分子損害血管的彈性組織,從而使脂類,特別是膽固醇極易積澱在帆管壁上,以致向管逐漸阻塞,最終導致動脈硬化。因此飲牛奶過量易導致動脈硬化,誘發血管疾病。
適量飲牛奶有益人體健康,過量又會走向反而。那麼,人們到底每日應飲用多少牛奶呢?營養學家們指出,人體每日飲牛奶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最適宜的飲奶量為200-400毫升,即每日2小杯。
所剩營養成分甚微。經測定死胚蛋白裡幾乎100%含有病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這些病菌對人體健康有害。食用死胚蛋易發生食物中毒,出現痢疾、傷寒、肝炎等疾病。
因此,死胚蛋不能食用。有些人認為,死胚蛋富有營養,而且可以治病。實際上這種認識是無科學根據的。
臭雞蛋雖然聞起來臭,但吃起來別有風味,因此,有些人特愛吃臭雞蛋。
實際上,雞蛋從雞體內排出後,在運輸、儲存的過程中,雞蛋表而會沾染很多的細菌。據報導,即使是乾淨的蛋殼表而,也有400萬—500萬個細菌,而污染的蛋殼細菌可高達4億J9億個。蛋的內部也會有少量細菌。
如果儲存時間一長,尤其在較高溫度的環境下,外界的細菌就會通過蛋殼上的細孑L,進入蛋內,和內部的細菌一道,分解蛋白、蛋黃,使蛋黃散亂。繼之蛋白和蛋黃混合在一起。隨著蛋白質的進一步分解形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等產物時,就會發生惡臭味。
由此可見,腐敗變質而發臭的雞蛋,含有大量的細菌,破壞了蛋的營養成分,是不能吃的。吃臭雞蛋可導致中毒,有損身體健康。
現在喝牛奶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兒童喝、老人喝,成年人也在喝。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食品,幾乎是完全營養晶,含有3000種以上的有機成分。但是,在眾多喝牛奶的人中,有的喝法不講科學,這不僅使營養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還會對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喝牛奶的時間要安排得當。喝牛奶以早、晚為宜。清晨飲用牛奶能充分補充人體能量,使精力倍增:晚上睡前喝牛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並能充分消化吸收。牛奶極有利細菌繁殖,是細菌培養基。袋奶採用85℃左右的巴氏滅菌法,沒有高溫瞬間滅菌徹底,所以袋奶中殘留有細菌,這部分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繁殖極快。還不要空腹喝牛奶。空腹飲用牛奶會使腸蠕動增加,牛奶在胃內停留時間縮短,使內部的營養素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喝牛奶最好與一些澱粉類的食物,如饅頭、而包、玉米粥;豆類等同食,有利於消化和吸收。
喝牛奶時要和食物搭配得當。牛奶與香菇、芹菜、銀耳等配合食用,有益健康。牛奶不宜與含鞣酸的飲食同吃,如濃茶、柿子等,因為這些食物易與牛奶反應結塊成團,影響消化。
喝牛奶不要加紅糖。因為紅糖中含有一定的草酸,加人牛奶中,牛奶的蛋白質便會在草酸的作用下發生凝膠或沉澱,使營養成分受到損失。同時,變了性的蛋白還會引起嬰兒及老年人腹脹,使消化功能失調,致使對鐵、銅微量元素的吸收相對減少,從而發生“牛奶性貧血”。因此,喝牛奶時不要加紅糖,煮熟後,可少加些白糖或冰糖為宜。
牛奶,常喝可以防治消化道潰瘍,特別是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良好療效。冰牛奶可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和營養,又能中和胃酸,防J蔔胃酸對潰瘍而的刺激。冰牛奶還能使胃壁血管收縮,從而起【蔔血作用,對潰瘍治療有益。
優酪乳是用鮮牛奶嚴格消毒後,經過乳酸菌發酵、凝固、冷凍等工序製成。鮮牛奶中的酪蛋白遇酸凝固,使優酪乳成為乳白色,有彈性的凝塊。優酪乳味道酸甜可口,其營養和醫療價值越來越被人重視。
酸牛奶除含有鮮奶的全部營養要素外,突出的特點是含有豐富的乳酸。乳酸使優酪乳變得醇厚、清香,使蛋白質形成微細凝乳,易於消化吸收。優酪乳能刺激胃蠕動,促進胃液分泌,增加消化機能,提高鈣、磷、鐵的吸收率,對健身很有好處。優酪乳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能將奶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對於胃腸道缺乏乳酸酶或喝鮮牛奶容易腹瀉的人,改喝酸牛奶最為適宜。經常吃酸牛奶製品,可延年益壽。
那麼如何自製酸牛奶呢?將盛新鮮牛奶的容器消毒,取1~2茶匙酸牛奶放人鮮牛奶中攪勻,置於20℃~30℃處,經過10—20小時,即有大量乳酸菌形成生長,優酪乳就製成了。或者將1瓶全脂牛奶放在陽光下曬1-2天,也可以製成富含乳酸菌的自製優酪乳。注意,如果消毒不好,會混入雜菌,所以,在食用之前,要聞一聞是否有異味或腐敗的氣味,若要腐敗,就不要再用。
酸牛奶是保健食品,人所共知,但具體可防止發生哪些疾病,卻不一定人人清楚。選用食物,要因人而異,有針對性,才會起到較好的保健效果。優酪乳其保健作用如下:
(1)預防冠心病。酸牛奶中的某些成分對肝臟製造膽固醇有抑制作用;酸牛奶中的乳酸菌具有“吃掉”膽固醇的功效:酸牛奶所含的蛋氨酸有軟化動脈血管的作用。以上作用都有防止冠心病發生的效能。
(2)預防直腸癌。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能把糖分解成乳酸。在直腸中乳酸可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的生長,並吞噬致癌物質,使之不能發揮作用。
(3)防治高血壓。人的高血壓病與鈣攝人不足有關。如果每天喝200毫升以上酸牛奶,因其含鈣較多,就會促使尿鈉排出增多,使血壓下降。優酪乳中富含蛋白質,可防止血管損傷,利於維持血管彈性,有預防腦溢血發生的效果。
(4)預防骨質疏鬆。中、老年人易發生缺鈣,引起骨質疏鬆,喝酸牛奶補鈣比單純服用鈣片收效明顯。但是不要空腹飲用。因為人在空腹時胃液的pH值(酸鹼度)在2以下時乳酸桿菌難以存活,便失去其殺菌作用,因此保健作用就難以保證。一般應在飯後2小時之內飲用優酪乳為最好。也不宜煮沸飲用。優酪乳中所含對人體有益的乳酸桿菌不耐高溫,一經煮沸便會被殺死,其保健作用也隨之消失,也不宜開水沖服。優酪乳在製作時已消過毒。
由乳酸菌發酵加工的酸牛奶,營養價值比普通牛奶還高。營養學家發現,酸牛奶中含有一種“牛奶因數”,通過試驗證明,這種“牛奶因數”具有降低膽固醇、抵抗病菌和抑制腫瘤的作用。發酵牛奶的乳酸菌,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它分解牛奶中乳糖,產生乳酸,使腸道趨於酸性,阻止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生長繁殖的腐敗菌的活動。它還能在腸道內合成人體必需的維生素B、葉酸和維生素E等,有利於人體胃腸道的正常功能。
酸牛奶營養價值高,但飲用方法要得當。有許多人習慣於空腹喝酸牛奶,實際上,這樣做是不科學的。
因為酸牛奶中乳酸菌的成活率,與腸胃道內的酸鹼度關係密切。乳酸菌在微酸性的環境中,能夠很快生長繁殖,在強酸性的環境裡則很難成活。人在空腹時,胃內酸度較強,吃了飯以後,酸度相對降低。空腹時喝酸牛奶,由於胃酸濃度高,乳酸菌在胃液裡很難生存,這就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所以,喝酸牛奶時不要空腹飲用,最好在飯後1~2小時內飲用,以發揮其良好的保健效果。
牛奶是人們公認的營養佳品,常飲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飲牛奶也並非多多益善,飲之過度也會損害健康。老年人飲牛奶過量還易患白內障。因為鮮牛奶中含有較多的乳糖。乳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半乳糖,m液中吸收了過多的半乳糖,可在眼晶體狀內蓄積,影響晶體正常代謝,使晶體蛋白發生變性,從而失去透光性,形成老年白內障。
法國保健和醫學研究所的專家埃爾·亨利羅朗及其助手經過十餘年的深入研究發現,奶裡含有一種名為酪蛋白的蛋白質,它能生成一種對向管非常危險的分子一一高半胱氨酸,這種分子損害血管的彈性組織,從而使脂類,特別是膽固醇極易積澱在帆管壁上,以致向管逐漸阻塞,最終導致動脈硬化。因此飲牛奶過量易導致動脈硬化,誘發血管疾病。
適量飲牛奶有益人體健康,過量又會走向反而。那麼,人們到底每日應飲用多少牛奶呢?營養學家們指出,人體每日飲牛奶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最適宜的飲奶量為200-400毫升,即每日2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