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泄瀉食療

泄瀉, 又稱腹瀉, 是以大便次數增多, 糞質清稀,甚或稀如水樣為特徵的一種疾病。 包括西醫學中的急慢性腸炎、腸結核、腸功能紊亂、結腸過敏等疾病。

本病由於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失調、久病體虛, 小腸受盛和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 主要有寒濕證、濕熱證、傷貧證、脾虛證及腎虛證。

本病與飲食關係密切。 食療及飲食宜忌對本病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飲食]

(1)宜清淡軟爛, 少食多餐,以利脾胄恢復。

(2)宜多飲水,以補充體內水分。

(3)不宜生冷、油膩、粗糙食物及辛辣調味品, 以免加重病情。

〔辨證施食〕

(一)寒濕證

〔主要表現〕大便清稀,甚則水瀉,腹痛腸鳴, 或伴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舌苔白膩,脈象濡緩。

〔食療原則〕琉表散寒, 芳化濕濁。

〔食療食物〕紫蘇葉、生薑、蔥白、砂仁、陳皮、茯苓、草豆蔲、花椒等。

〔食療食譜〕

(1)蔥白粥。 連根蔥白, 梗米, 煮粥。 用於感寒泄瀉。

(2)花椒粥。 花椒粉, 粳米, 煮粥。 用於寒濕泄瀉。

〔飲食宜忌〕

(1) 宜食熱粥, 以利散寒養胃。

(2)不宜寒性食物, 以免損傷脾胃, 加重病情。

(二) 濕熱證

〔主要表現〕腹痛腹瀉,瀉下急迫, 甚如水樣,紅門灼熱, 大便色黃氣穢, 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責苔黃膩,脈象濡數或滑數。

〔食疔原則〕清熱利濕。

〔食療食物〕馬齒寬、椿葉、薏苡仁、茯苓、南苜蓿、冬瓜、赤小豆等。

〔食療食譜〕

(1)馬齒粥。 馬齒菜,梗米, 煮粥。 用於濕熱泄瀉, 肛門灼熱, 大便色黃氣穢。

(2)香椿粥。 香椿葉,梗米。 用於濕熱泄瀉, 急性腸炎。

〔飲食宜忌〕

(1)宜多飲濃茶, 既解熱毒,又補水分,

(2)不宜熱性食物, 以免助生濕熱。

(三)傷食證

〔主要表現〕腹痛拒按,渴下穢臭,瀉後痛減,脘腹脹滿, 喛腐吞酸, 舌苔厚膩, 脈滑。

〔食疔原則〕消食導滯。

〔食疔食物〕山楂, 蕎麥, 蘿蔔、雞內金、大蒜、鍋焦、番木瓜等。

〔食療食譜〕

(1)山摣粥。 山楂, 梗米,煮粥。 用於傷食泄瀉。

(2)益聛餅。 白術,乾薑,雞內金,大棗用於脾胃濕寒, 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穀不化。

〔飲食宜忌〕同泄灣一般飲食。

(四)脾虛證

〔主要表現〕大便稀薄,完穀不化, 腹脹腸鳴,飲食減少, 易因進食油膩而發,面色萎黃, 體倦無力, 舌淡苔白, 脈象細弱。

〔食疔原則〕補氣健脾。

〔食療食物〕山藥、茯苓、扁豆、蓮子、芡實、大棗、番薯, 鵪鶉、豬肚、粳米等。

〔食療食譜〕

(1)薯蕷粥。 薯蕷粉煮粥。 用於脾虛泄瀉。

(2)薯蕷雞蛋黃粥。 薯蕷粉, 雞蛋黃, 煮粥。 用於泄瀉日久, 腸滑不固。

〔飲食宜忌〕

(1)宜溫補飲食,以補益脾胃。

(2)不宜生冷及寒性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五)腎虛證

〔主要表現〕泄馮日久,黎明腹痛,腸鳴而瀉,瀉後痛減, 完穀不化,形寒肢冷, 腰膝酸軟,舌淡,脈沉細。

〔食療原則〕溫腎補脾,澀腸止瀉。

〔食療食物〕肉桂、豬腎、韭菜子、蓮子、芡實、烏梅等。

〔食療食譜〕

(1)煨豬腰。 豬腰子, 骨碎補末, 煨熟。 用於久瀉不止。

(2)韭子粥。 韭菜子,梗米,煮粥。 用於腎虛泄瀉。

〔飲食宜忌〕

(1)宜溫補飲食, 以利補益脾腎。

(2)不宜寒滑類食物,以兔傷損脾腎。

〔單方驗方〕

(1)蛋黃散。 蛋黃焙焦研末, 浪開水沖食。 用於嬰兒腹瀉。

(2)荔枝粥。 荔枝幹, 粳米,煮粥。 用於老人五更瀉。

(3)豆蔲草果雞。 豆蔲,草果,烏骨雞,燉食。 用於脾虛滑瀉。

(4)煨大蒜。 大蒜煨熟食。 用於腹瀉。

(5)橘餅湯。 橘餅, 煮湯。 用於傷食生冷瓜果, 泄瀉不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