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肝氣鬱結型鬱病

症狀:情緒不寧, 鬱悶煩躁, 胸部滿悶, 胸脅脹痛, 脘悶噯氣, 不思飲食, 大便不調;或急躁易怒, 口苦而幹;或頭痛, 目赤, 耳鳴;或嘈雜吞酸, 大便秘結;舌質紅, 苔黃, 脈弦或弦數。

病因病機:肝氣鬱結, 疏泄功能失常, 經脈氣機不暢。

治則治法:疏肝解鬱, 清肝瀉火, 理氣暢中。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丹梔逍遙散化裁。 柴胡12g, 香附12g, 枳殼10g, 陳皮12g, 川芎15g, 白芍12g, 炙甘草6g, 牡丹皮12g, 梔子12g, 白術12g, 茯苓10g, 當歸12g。 加減:脅肋脹滿疼痛較重, 加郁金12g, 香櫞12g, 佛手12g以疏肝理氣;噯氣頻作, 胸脘不舒, 加旋覆花(包煎)9g, 代赭石(先煎)9g, 法半夏9g, 紫蘇梗6g以和胃降逆;納呆、腹脹者, 加焦三仙12g,

砂仁(後下)6g以健運脾胃;胸脅刺痛, 舌質有瘀點、瘀斑, 可加丹參15g, 紅花12g以活血化瘀;口苦, 大便秘結, 加龍膽草9g, 大黃(後下)6g以瀉熱通腑;脅肋疼痛, 口苦, 嘈雜吞酸, 噯氣嘔吐, 加黃連6g, 吳茱萸9g以清肝瀉火, 降逆止嘔;頭痛, 目赤, 耳鳴, 加菊花10g, 鉤藤(後下)10g, 蒺藜12g以清熱平肝;舌紅少苔, 脈細數者, 去當歸、白術、生薑, 加生地黃15g, 麥冬15g, 山藥20g以滋陰健脾;氣鬱化火, 橫逆犯胃, 煩熱脅痛, 胃脘灼痛, 泛酸嘈雜, 口幹口苦, 可用化肝煎(白芍12g, 石斛10g, 青皮10g, 陳皮12g, 牡丹皮9g, 梔子10g, 澤瀉12g, 浙貝母10g)以理氣柔肝, 清熱和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