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中毒原因與其他農藥中毒類似。 生產性中毒多見於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或高溫濕熱環境下施灑農藥, 主要經皮膚和呼吸道吸入中毒;生活性中毒多見於服毒自殺或誤服, 為經口中毒。
臨床表現
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表現與有機磷農藥中毒類似, 症狀相對較輕。 中毒症狀的開始時間與嚴重程度與進入體內的毒物量有關。 生產性中毒一般在連續工3小時後開始出現, 而生活性中毒則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中毒症狀。 生產性中毒者開始時感覺不適並可能有噁心、嘔吐、頭痛、眩暈、疲乏、胸悶等;以後病人開始大量出汗和流涎(流口水),
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膽鹼酯酶活力低於正常。
診斷
主要根據農藥接觸史或服毒史、毒蕈堿樣症狀、膽鹼酯酶活力下降作出診斷。
鑒別診斷
注意與有機磷農藥中毒相鑒別。 因農藥包裝瓶標出的化學名常與實際毒物名稱不符, 對難於診斷者, 建議行毒物檢測。
治療
1.毒物清除
生產性中毒者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全身, 注意清洗毛髮、腋窩、膕窩、會陰部等部位。 經口中毒者立即洗胃, 直至洗出液無色無味。
2.解毒治療
阿托品為治療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首選藥物, 療效極佳, 能迅速控制由膽鹼酯酶受抑制所引起的症狀和體征, 首劑口服或肌注, 必要時重複1~2次, 不必應用過大劑量。 由於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在體內代謝迅速, 膽鹼酯酶活性恢復很快, 肟類膽鹼酯酶複能劑需要性不大;有些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如急性西維因中毒, 使用肟類膽鹼酯酶複能劑會增強毒性和抑制膽鹼酯酶活性, 影響阿托品治療效果, 故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一般不使用肟類膽鹼酯酶複能劑治療。
3.對症治療
預防
生產中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及時去除農藥污染衣服及清洗皮膚。 加強農藥保管, 避免兒童、精神異常者接觸。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頭痛、眩暈、疲乏、胸悶等;以後病人開始大量出汗和流涎(流口水), 視覺模糊。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