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周腹痛, 作止無定, 甚則異嗜, 消瘦是蛔蟲病的臨床特徵, 而吐蛔或便蛔則無疑屬於蛔蟲病。 治療主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 採用驅蟲、安蛔、調理脾胃等法。
症狀:臍周腹痛, 時作時止, 胃脘嘈雜, 甚或吐蟲、便蟲、腹中蟲瘕。 較嚴重者表現不思飲食, 面黃肌瘦, 鼻子乙作癢, 睡中齡齒流涎。
治法:安蛔、驅蛔, 健運脾胃。
方藥:腹中疼痛較劇及有噁心嘔吐者, 宜先用烏梅丸安蛔定痛。 方中以烏梅、川椒、細辛酸辛安蛔;黃連、黃柏苦可下蛔, 寒可清熱;乾薑、附子、桂枝溫髒祛寒;人參、當歸補氣養血。
在蛔蟲病腹不痛或腹痛不劇時,
若患蛔蟲病已久, 面黃肌瘦;或驅蟲之後, 脾胃運化尚未恢復, 則用香砂六君子湯健運脾胃。
預防與調攝
蛔蟲病的預防主要是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從小養成清潔衛生的良好習慣。 不飲生水, 不吃腐爛不潔的瓜果。 提倡熟食, 不吃未煮熟的蔬菜, 以減少蛔蟲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