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心臟病在眾人眼裡大多是指與遺傳相關的心臟病, 但在嚴格意義上講, 目前醫學上並沒有遺傳性心臟病的診斷。 其實, 與遺傳相關的心臟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遺傳因素僅僅是內因, 只有內因和外因相結合, 才能誘發疾病。 關鍵在於做到提前篩查提前預防。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各種心臟病究竟會不會遺傳。
1.冠心病
研究發現, 冠心病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家族性。
雙親中有1人患冠心病, 其子女患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2倍。 若父母親均患冠心病, 則子女患病率為雙親正常者的4倍。 若父母親均早年患冠心病,
由此可知, 遺傳因素在冠心病發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但其發病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果冠心病的所有家庭成員能共同改變高脂飲食、高熱量、高鹽、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 同時加強體育鍛煉, 那麼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就會下降。 所以, 上一代患有冠心病, 並不意味著下一代也肯定會患冠心病, 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和環境, 是可以避免患病的。
2.肥厚性心肌病
多數肥厚型心肌病由基因突變所致, 故有人把肥厚型心肌病定義為“先天性心臟病”。
目前已發現至少13個基因400多種突變可導致肥厚型心肌病, 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按統計學來計算,
該病主要症狀為呼吸困難, 嚴重者呈端坐呼吸或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心絞痛;其主要併發症有心律不齊、心力衰竭、猝死等。 患者在生活上應注意避免過勞, 防止精神過度緊張。 若父親或母親為已知患者且基因突變已明確, 則可以通過篩查其子女是否攜帶基因突變, 避免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前, 甚至在出生的第 1 天被遺傳所累。 所以面對肥厚性心肌病, 人們應該做好基因篩查工作, 提前預防。
3.長Q-T間期綜合症
長Q-T間期綜合症是一種跟心律有關的心臟病, 目前專家認為它是由調控心室肌細胞膜複極化離子通道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致。
長Q-T間期綜合症是一種在心電圖上的QT間期延長的現象。
4.擴張型心肌病
該病主要表現為心肌功能受到影響, 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病因, 可能是由於各種毒性物質, 代謝產物或病原體損傷心肌細胞所致;也可能是心肌梗死導致心肌層纖維化損傷了心肌細胞。 在患者群中, 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一的患者家族中出現了編碼心肌細胞骨架、收縮蛋白的基因突變。 雖然這種疾病在遺傳學上是異源性的, 但它的發生大多表現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