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風疹的中醫治療

風疹的中醫治療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 是春季常見的小兒呼吸道疾病, 臨床上以前驅期短、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 一般病情較輕, 病程短, 預後良好。 但孕婦感染風疹, 將會導致胎兒嚴重損害, 引起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中醫認為, 本病多為感受風熱時邪, 邪毒與氣血相搏, 外泄肌膚所致。 當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為治。 中醫辨證施治主要分為以下幾型。

邪犯肺衛型: 主要表現為發熱惡風, 噴嚏流涕, 伴有輕微咳嗽, 精神倦怠, 胃納欠佳, 疹色淺紅, 先起於頭面、軀幹,

隨即遍及四肢, 分佈均勻, 稀疏細小, 2~3日消退, 有瘙癢感, 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舌質偏紅, 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數。 當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為治, 方用銀翹散加減。 藥取金銀花、連翹、竹葉、牛蒡子、桔梗、荊芥、薄荷、淡豆豉、蒲公英、夏枯草、玄參各10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中成藥可選用板藍根沖劑, 或複方銀花感冒顆粒, 或銀翹散, 每次6克, 每日3次沖飲;VC銀翹片, 或消炎散結片, 或複方蒲公英片, 每次4片, 每日3次口服。

氣營兩燔型:主要表現為壯熱口渴, 煩躁哭鬧, 疹色鮮紅或紫暗, 疹點較密, 甚則融合成片, 小便黃少, 大便秘結, 舌質紅, 苔黃糙, 脈洪數。 當以清營涼血解毒為治, 方用透疹涼解東加減。 藥取桑葉、牛蒡子、蟬蛻、連翹、黃芩、紫花地丁、赤芍、鮮蘆根、生地黃、牡丹皮各10克,

紅花、薄荷各5克, 每日1劑, 水煎服。 中成藥可選用清開靈沖劑, 每次1包, 1日2~3次;牛黃蛇膽川貝液, 每次1支, 1日2~3次;至聖保元丸或牛黃抱龍丸, 每次3克, 每日3次口服;回春丹, 每次3克, 每日3次口服。

在常規治療時, 可配合下列外用方:

紫雪散:紫雪散1支, 加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處敷肚臍孔處, 傷濕止痛膏固定, 24小時換藥1次, 連續2~3天。 適用於風疹發熱。

柴胡注射液:將紗布1塊, 用本品浸透, 而後取出覆蓋于肚臍孔處, 敷料包紮, 膠布固定, 每日1換。 或將本品置於滴鼻瓶中滴鼻, 每次1~2滴, 二側交替進行, 每小時1次, 直至體溫恢復正常。 適用於風疹發熱。

消炎散結片:取本品3片, 研為細末, 用清水適量調勻, 置於敷料上, 外敷患處, 包紮固定, 每日換藥1次,

連續1周。 適用於風疹耳後淋巴結腫大。 蒲可欣片、新癀片、三黃片亦可。

三黃散:硫黃、大黃、蒲黃各等量, 研為細末備用。 每次適量, 用清水少許調勻, 置於敷料上, 外敷患處, 包紮固定, 每日換藥1次, 連續1周。 適用於風疹耳後淋巴結腫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