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有效洗手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常見特徵

每年的4月到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該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多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 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 那麼, 家長們該如何預防小兒手足口病呢?

首先要特別注意孩子房間的通風透氣, 要保持好孩子房間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每天都要幫助孩子打掃、消毒。

其次在小兒手足口病的高發時期, 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人員相對密集的地方去, 以免引發孩子感染到小手足口病病毒。

第三, 成人和孩子的家長都有可能感染到小兒手足口病病毒, 不過由於成人或孩子家長的自身抵抗力比較強,

所以不會發病。 但是會將其攜帶的手足口病病毒傳染給兒童, 並且發病。 因此, 成人或者孩子家長外出時, 應該及時把手洗乾淨, 以免傳染給孩子。

第四, 對於孩子用的餐具或者玩的玩具、被褥、衣服等物品, 要每天清洗、消毒。 不要讓孩子吃一些寒涼的食物。

有效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

洗手看起來是一項很簡單的事兒, 但很多人其實不會洗手。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了一種標準洗手方法, 又叫六步搓洗法, 步驟如下:

第一步, 五指併攏、掌心搓掌心;第二步, 手指交錯、掌心搓掌背;第三步, 手指交錯、掌心搓指縫;第四步, 彎曲指關節在掌心揉搓;第五步, 拇指在掌心旋轉;第六步, 指尖摩擦掌心。

另外要保證流動水洗手,

並且要使用洗手液等, 清洗時間不能少於30秒。 此法對一般洗手方法中容易忽視的一些部位進行了搓洗, 保證了洗手的有效性, 對預防手足口病有著重要的作用。

掌握了小兒手足口病的原因之後, 還要知道這種病症的症狀表現。 那麼, 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 潛伏期:多為2~10天, 平均3~5天

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 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 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 也可波及軟齶, 牙齦、扁桃體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 後轉為皰疹, 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 皰內液體較少。 手足部較多, 掌背面均有。 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消退後不留痕跡,

無色素沉著。 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多在一周內痊癒, 預後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 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 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 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1)神經系統表現併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時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 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 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巴氏征陽性。 合併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

(2)呼吸系統表現併發肺水腫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

口唇發紺, 咳嗽, 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囉音或痰鳴音。

(3)循環系統表現併發心肌炎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 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 心率增快或減慢, 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