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童口吃的三種臨床表現 正確防治有哪些方法

在兒童言語發展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會出現音準差、不會掌握語言表情技巧、口吃等問題, 父母及老師應仔細觀察, 及早發現, 分析原因, 並給予相應的措施。

口吃是一種常見的言語節律障礙, 表現為說話時聲音不自主的重複、延長或語流中斷、阻滯而不流利。 口吃是兒童比較常見的語言障礙, 多發生在2~5歲階段。 根據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三大類:

發育性口吃:兒童在2~3歲學習說話時, 由於言語功能發育不成熟, 掌握詞彙有限, 說話太過緊張, 想得比說得快, 就不能迅速選擇詞彙, 造成口吃, 這是言語發育的正常現象。

這時, 家長和老師不要指責、訓斥或糾正他, 以免加重兒童的心理緊張。 應該耐心傾聽兒童講話, 並帶著他慢慢地說。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發育性口吃會逐漸消失。

模仿性口吃:有的兒童模仿說話口吃的小朋友, 不自覺地成了習慣, 形成口吃。 這時, 家長和老師應採取“忽略”的方法, 口吃的情形會漸漸好轉。

社會性口吃:主要是精神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受到了強烈的驚嚇或學習等負擔過重)引起恐懼、焦慮、憤怒等緊張情緒的結果。 這時, 家長和老師要多給其溫暖和關懷, 不要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望, 儘量減少和消除引起精神緊張的因素;消除其自卑的情緒, 鼓勵他樹立信心, 多接觸他人, 創造與人言語交流的機會;進行語言訓練,

逐字逐句模仿, 由易到難, 逐漸掌握講話流利的規律;避免嘲笑或模仿, 避免懲罰或歧視, 不要強行糾正, 否則會使兒童心理更為緊張, 使口吃更為嚴重。

那麼, 生活中該如何有效的防治兒童口吃呢?針對這個問題,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要預防兒童口吃, 家長在孩子學語階段必須避免急躁。 幼兒剛開始學習說話時, 口齒不清, 字音重複, 本是正常現象, 有的家長卻過早地強迫孩子要口齒清晰、言語流利, 這樣容易使孩子心理負擔過大, 一說話就怕不流利, 結果真的成了口吃。

另外, 有的兒童偶爾會出現口吃現象, 如果家長過分關注, 時刻提醒, 以後說話時孩子會特別留意自己是否口吃,

久之就會形成心理負擔。 所以, 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 孩子說話時不要打斷, 不要指責。

對出現口吃現象的患兒, 專家認為, 如果他常常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家長可要求老師配合, 保護口吃患兒, 並為他提供鍛煉口才的機會;對患兒要多作耐心的語言輔導, 啟示患兒把話講慢、講短、第一音拖長些。

此外, 專家表示, 生活中在與患兒對話時, 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節分明, 同時還要有和藹的目光, 使兒童消除緊張心理, 為語言流暢創造條件;要鼓勵孩子多參加文體活動, 多接觸人, 努力改變行動孤單、沉默寡言的壞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