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膚反應根據SOMA評分標準可分為:Ⅰ度反應:皮膚出現紅斑, 色素沉著;Ⅱ度反應:皮膚乾性脫皮;Ⅲ度反應:皮膚濕性脫皮, 真皮外露, 血清滲出, 放療區疼痛。 皮膚護理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照射野的不適, 保護皮膚完整, 預防感染, 避免疤痕形成。
在進行放療前, 患者應洗澡, 以保持放療野皮膚清潔, 胸壁照射患者一定要待其手術切口完全癒合後方可進行照射。
在放療期間, 由於放射線的刺激, 照射野的皮膚可出現Ⅰ、Ⅱ、Ⅲ度皮膚反應, 這些反應是暫時的。
1、對於皮膚瘙癢的患者可囑其用手輕拍瘙癢部位,
2、幹性皮炎可局部外塗比亞芬2~3次, 以保護放療野的皮膚;對於局部滲出性皮膚反應, 可暴露皮膚損傷區, 使其保持乾燥或在破損區塗抹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 使其乾燥癒合。
3、大面積皮損時, 要停止放療並對症處理, 合併感染時需抗感染, 保持創面清潔、乾燥, 以利癒合。
此外, 避免局部刺激, 內衣要柔軟寬大, 吸濕性強, 照射期間勿曝曬。
保持照射野標誌清晰, 照射野內勿用肥皂塗擦, 勿用膠布粘貼。 標誌不清晰時, 切記不要自己隨意描畫, 一定要請主管醫生描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