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傳染嗎?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 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 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 在臨床上肌肉萎縮屬於痿症的範圍, 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 痿證是指筋骨痿軟, 肌肉瘦削, 皮膚麻木, 手足不用的一類疾患。 臨床上以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者較多見, 故有痿辟之稱。
肌肉萎縮的症狀使人們對它望而生畏, 患者也擔心會傳染給家屬或身邊親密的朋友, 使他們也遭受痛苦。 那麼肌肉萎縮傳染嗎?
其實, 肌肉萎縮不會傳染, 患者及與患者接觸的人均不用擔心。
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 屬於原發性神經原性肌肉萎縮。 三者又彼此互相關連, 而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 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 晚期為廢用性萎縮。 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起的。 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郵於全身消耗性疾病。 由運動神經元病、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 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肌無力、肌肉萎縮等。
肌肉萎縮不是傳染性疾病, 而是一種基因缺損的疾病。 既然肌肉萎縮不會傳染, 患者應該放下心理負擔, 專心治療, 患者的親屬朋友也要給予他們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必要的調護, 幫助他們緩解病情, 健康生活。 肌肉萎縮的調護方法主要有是進行肢體活動功能訓練。 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採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 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 若肢體瘦削枯萎, 運動無力, 不能步履, 臥床階段可採用臥位被動練功, 隨時變換姿勢, 防止“畸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