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腎炎是指過敏性紫癜引起的腎臟損害, 其病因可為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等感染所引起的變態反應, 或為某些藥物、食物等過敏, 或為植物花粉、蟲咬、寒冷刺激等引起。 在臨床實踐中, 以中醫理論指導辯治紫癜性腎炎, 將紫癜性腎炎發病過程分為早、中、晚三期, 簡述如下:
一、早期:皮疹發生期, 下肢或臀部偶爾全身出現鮮紅色或深紅色皮疹, 少數為瘀斑, 伴有皮膚瘙癢或起紅色風團, 或伴有腹痛、黑便, 或伴有尿血色鮮紅、關節腫痛。 早起病理變化是出血而形成紫癜, 多由於外邪侵襲, 損傷脈絡引起出血;或飲食不節,
二、中期:皮疹消退期, 皮疹顏色為暗紅色, 並逐漸變淺, 伴有腹痛、關節腫痛、或伴有尿血色暗紅。 中期病理變化是火熱之勢已減, 離經之血已形成淤血, 其病機特點是多“淤”。
三、後期:恢復期, 皮疹消失, 留有黑斑, 多伴有神疲倦怠, 心悸氣短, 尿檢查異常。 後期病理變化是久病氣血虧虛, 其病機特點是多“虛”。
紫癜性腎炎患者可以根據上述早、中、晚三個期間的具體表現判斷一下自己處於哪個階段, 及時就醫, 及時治療, 祝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