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痤瘡方之內治方

痤瘡, 又稱尋常性痤瘡, 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 其特點是顏面及胸背散在發生針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 或見黑頭, 能擠出粉渣樣物, 俗稱“粉刺”。 多見於青年男女。

現代醫學認為,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是一種多因素疾病。 至今, 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 皮脂的瘀積, 毛囊內細菌、蟎蟲等微生物感染, 內分泌因素, 是痤瘡發病的主要因素。 雄性激素在座瘡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 此外, 痤瘡的發病, 與過食甜食、便秘、精神緊張、遺傳因素、鋅缺乏、氣候悶熱潮濕、使用化妝品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如碘化物、溴化物、鹵化物、腎上腺皮質激素、苯妥英鈉、異煙肼等有關。

痤瘡多發於面頰、前額, 亦可見胸背。 初起皮疹為芝麻到綠豆大小, 與膚色相同或紅色, 頂端日漸呈現黑頭, 可擠壓出黃色粉渣, 易遺留凹陷瘢痕。 皮疹散在分佈, 部分患者皮疹擴大成黃豆大或蠶豆大小, 呈暗紅色, 消退後形成瘢痕疙瘩。

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去除病因, 尋常痤瘡只要不亂擠壓, 不亂用藥, 積極治療, 一般愈後較好。 結節型、囊腫型、聚合型愈後欠佳, 治療比較棘手, 因而對此類患者應儘早採取積極正確的治療方法, 以免瘢痕形成, 影響容貌美觀。

中醫學稱之為“肺風粉刺”、“麵粉渣”、“酒刺”、“嗣面”、“風刺”等。 認為, 素體血熱偏盛, 是座瘡發病的根本;飲食不節,

外邪侵襲是致病的條件;血鬱痰結使病情複雜深重。 若肺經風熱者, 治以清肺散熱;濕熱蘊結者, 治以清熱化濕通腑;痰濕凝結者, 治以消痰軟堅, 活血化瘀。 通過辨證施治, 以清除血熱偏盛、肺胃積熱、外感風熱、氣血凝塞、血鬱痰結等病理因素, 達到預期的療效。 下述諸方, 可供臨床參考選用。

1.五黃湯

黃連、梔子、黃芩、桑葉、黃柏各10g, 大黃10~15g, 丹參、桑白皮、赤芍各15g, 連翹、丹皮各12g, 生甘草6g。 大便稀者大黃減量。

先將上藥用自來水浸泡30分鐘, 再煎煮30分鐘, 每劑煎2次。 再將2次藥液混合後, 分為2份, 每日1劑, 早晚各服1次。 同時配合無名腫毒酊(黃連、輕粉各50g;放於75%酒精10ml中浸泡7天以上)搽患處, 每日3次。 10劑為1療程。

本方有清熱涼血止痛, 活血祛瘀生新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12例,

結果痊癒89例, 顯效16例, 有效5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98.2%。 其中黑頭粉刺痊癒8例, 顯效3例, 有效1例;丘疹性、膿皰性痊癒74例, 顯效11例, 有效4例;結節性、囊腫性痊癒6例, 顯效3例, 無效2例。 最長者5個療程, 平均3.5個療程。

2.痤消湯

桑白皮、枇杷葉、黃芩、紫草各12g, 金銀花、野菊花、連翹、丹參各20g, 白花蛇舌草、生地各30g, 丹皮、夏枯草各15g, 當歸10g, 甘草6g。 肺經風熱型加知母12g, 生石膏30g;脾胃濕熱型加苦參15g, 梔子12g;沖任不調型加當歸12g, 柴胡9g;皮疹色紅加紫草30g;有結節囊腫加莪術、三棱各12g;有皮脂溢出加薏苡仁30g, 茯苓12g。

水煎服, 每日1劑。 另用大黃、硫黃各30g, 黃柏12g;諸藥共研細末, 過120目篩備用。 每晚睡前用熱水、肥皂洗患部擦乾, 用蒸餾水調製藥粉塗於患部, 並按摩30分鐘。 1月為1個療程。 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方有清熱疏風, 涼血活血, 解毒止癢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尋常痤瘡109例, 結果痊癒87例, 好轉20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8.16%。

3.平痤湯

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各20g, 川芎、蒼術、合歡皮、僵蠶各10g, 丹參、赤芍、山楂、大貝、玄參、炒山梔各12g, 夏枯草15g。 大便燥結加大黃、草決明;熱重明顯加黃連、敗醬草;結節突起加三棱、莪術;氣郁不舒加柴胡、郁金;濕熱偏重加藿香、澤瀉。

每日l劑, 每劑2煎, 早晚分服。 藥渣煮水取汁, 趁溫熱外敷面部, 每次15~20分鐘。 15劑為1療程。

本方有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祛濕散結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00例, 結果痊癒45例, 好轉38例, 改善14例, 無效3例。

4.玉女煎

生石膏20g, 野菊花、知母、熟地各18g, 赤芍、黃芩各15g, 牛膝9g, 甘草3g。 風熱較甚, 皮損以丘疹為主者加銀花15g,

薄荷6g;熱毒熾盛, 皮損以膿皰為主者加大黃、黃連各10g;痰瘀互結, 皮損以結節為主者加白芥子、三棱各6g;痰濕內蘊, 皮損以囊腫為主者加白芥子6g, 法夏15g, 僵蠶10g;因情志所傷而致者加柴胡6g, 郁金10g。

每日1劑, 水煎服, 30天為1療程。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酒等刺激品。

本方出自《景嶽全書》, 有清泄肺胃, 降火解毒, 活血涼血之功。 有報導運用其治療尋常性痤瘡120例, 結果痊癒43例, 顯效60例, 有效6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90.84%。 對丘疹型痤瘡療效最佳, 有效率為98.61%;膿疤型為91.3%;聚合型為80%;囊腫型為50%。

5.粉刺湯

雙花、茵陳、橘核、赤芍、丹皮各15g, 蒲公英21g, 蒼術、大貝各12g, 黃柏、半夏、桃仁各9g, 苡仁30g, 甘草6g。 血瘀明顯, 月經不調加紅花9g, 當歸12g;大便秘結加大黃9g;血熱明顯, 皮疹鮮紅加生地15g;痰核凝結, 結節較多加夏枯草、玄參各15g;熱毒甚者,膿瘡較多,疼痛加土茯苓21g,地丁12g;瘙癢加白鮮皮30g。

水煎服,每日1劑,7劑為1個療程。

本方有清熱化濕,涼血活血,化痰散結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78例,結果治癒54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1%。

6.消痤湯

生地、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各30g,玄參、土大黃、麥冬、知母、黃柏各9g,桑白皮、地骨皮、生山楂各15g,生甘草3g。膿皰型加金銀花12g,野菊花9g,蒲公英30g;聚合型加威靈仙15g,莪術9g,夏枯草、生牡蠣(先煎)各30g。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第3煎汁趁熱熏,待溫後洗患處,熏洗後擦乾,每晚1次,每次20~30分鐘。

本方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化痰軟堅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00例,其中尋常型68例,膿皰型22例,聚合型10例。結果:治癒88例,其中尋常型68例,膿皰型15例,聚合型5例;好轉10例,其中膿皰型7例,聚合型3例;無效2例,均為聚合型。治癒病例中服藥最少1個月,最多3個月。

7.消痤飲

黃芩、知母、生大黃(後下)、丹參、桃仁、紅花各10g,黃柏6g,野菊花、地丁各15g,金銀花20g,丹參、赤芍、川芎各12g,牡蠣(先煎)30g。

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第3煎濃煎取汁洗患處並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配合外擦藥:利君沙0.125g×20片,甲硝唑0.2g×20片,維生素B6 10mg×100片;男性另加安體舒通20mg~50片,女性另加己烯雌酚1mg×50片。上藥共研末,混入2%氯黴素酒精100ml中。每日3~4次外擦,用時搖勻。

本方有清熱瀉火,涼血活血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58例,結果痊癒124例,有效19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90.5%。

8.清肺飲

黨參、甘草、黃柏各15g,百合、枇杷葉、桑白皮各25g,杏仁15g,薏苡仁50g,制大黃10g。將上方10劑劑量,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時(枇杷葉包煎)取汁,二煎取水8倍量,煮45分鐘取汁。兩汁合併濾過薄膜,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1.02,沉澱24小時後,取上清液過120目篩,再濃縮至1000ml,相對密度為1.02~1.15,然後加入苯甲酸鈉、尼泊金乙酯稍沸,攪勻,濾過灌裝,消毒包裝,每支20ml。口服,每天3次,每次1支,3個月為1療程。

本方有清解肺胃濕熱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96例,結果治癒39例,有效4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7.5%。

9.清痤飲

苦參、白芷各20g,土茯苓、薏苡仁、益母草、蒲公英各30g,黃柏15g。膿瘡者加金銀花、黃芩;結節者加丹參、夏枯草;囊腫者加丹皮、紅花;便秘者加大黃、芒硝;婦女月經不調者加當歸、川芎。

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藥渣加白花蛇舌草100g,黃連50g;加水約1000ml,煎熏患處,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1~2個療程。治療期問忌刺激性食物及高油脂食物,保持局部清潔。

本方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10例,結果治癒72例,好轉3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5.5%。

10.硝醜飲

芒硝、白醜、大黃各30g,黃芩、黃連、浙貝母、天花粉、白芷、桔梗各20g。丘疹型加生地40g,玄參30g,赤芍20g;膿皰型加蒲公英60g,連翹30g。

上藥共研成粗末,每次15~30g,水沖服,每天2次,連服5天為1療程。亦可為湯劑,藥物用量酌減,隔日l劑,連服3天為1療程。

本方有清瀉心肺,散結消腫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68例,結果痊癒39例,顯效19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多數患者用藥4~7日顯效,3~5個療程痊癒。

11.痤瘡合劑

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連翹、白花蛇舌草、丹參、紫草、生地、赤芍、茯苓、桑白皮、生牡蠣、生山楂各適量。將上述藥物浸泡,水煎2次,合併藥汁, 結節較多加夏枯草、玄參各15g;熱毒甚者,膿瘡較多,疼痛加土茯苓21g,地丁12g;瘙癢加白鮮皮30g。

水煎服,每日1劑,7劑為1個療程。

本方有清熱化濕,涼血活血,化痰散結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78例,結果治癒54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1%。

6.消痤湯

生地、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各30g,玄參、土大黃、麥冬、知母、黃柏各9g,桑白皮、地骨皮、生山楂各15g,生甘草3g。膿皰型加金銀花12g,野菊花9g,蒲公英30g;聚合型加威靈仙15g,莪術9g,夏枯草、生牡蠣(先煎)各30g。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第3煎汁趁熱熏,待溫後洗患處,熏洗後擦乾,每晚1次,每次20~30分鐘。

本方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化痰軟堅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00例,其中尋常型68例,膿皰型22例,聚合型10例。結果:治癒88例,其中尋常型68例,膿皰型15例,聚合型5例;好轉10例,其中膿皰型7例,聚合型3例;無效2例,均為聚合型。治癒病例中服藥最少1個月,最多3個月。

7.消痤飲

黃芩、知母、生大黃(後下)、丹參、桃仁、紅花各10g,黃柏6g,野菊花、地丁各15g,金銀花20g,丹參、赤芍、川芎各12g,牡蠣(先煎)30g。

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第3煎濃煎取汁洗患處並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次。配合外擦藥:利君沙0.125g×20片,甲硝唑0.2g×20片,維生素B6 10mg×100片;男性另加安體舒通20mg~50片,女性另加己烯雌酚1mg×50片。上藥共研末,混入2%氯黴素酒精100ml中。每日3~4次外擦,用時搖勻。

本方有清熱瀉火,涼血活血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58例,結果痊癒124例,有效19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90.5%。

8.清肺飲

黨參、甘草、黃柏各15g,百合、枇杷葉、桑白皮各25g,杏仁15g,薏苡仁50g,制大黃10g。將上方10劑劑量,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時(枇杷葉包煎)取汁,二煎取水8倍量,煮45分鐘取汁。兩汁合併濾過薄膜,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1.02,沉澱24小時後,取上清液過120目篩,再濃縮至1000ml,相對密度為1.02~1.15,然後加入苯甲酸鈉、尼泊金乙酯稍沸,攪勻,濾過灌裝,消毒包裝,每支20ml。口服,每天3次,每次1支,3個月為1療程。

本方有清解肺胃濕熱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96例,結果治癒39例,有效4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7.5%。

9.清痤飲

苦參、白芷各20g,土茯苓、薏苡仁、益母草、蒲公英各30g,黃柏15g。膿瘡者加金銀花、黃芩;結節者加丹參、夏枯草;囊腫者加丹皮、紅花;便秘者加大黃、芒硝;婦女月經不調者加當歸、川芎。

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藥渣加白花蛇舌草100g,黃連50g;加水約1000ml,煎熏患處,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1~2個療程。治療期問忌刺激性食物及高油脂食物,保持局部清潔。

本方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110例,結果治癒72例,好轉3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5.5%。

10.硝醜飲

芒硝、白醜、大黃各30g,黃芩、黃連、浙貝母、天花粉、白芷、桔梗各20g。丘疹型加生地40g,玄參30g,赤芍20g;膿皰型加蒲公英60g,連翹30g。

上藥共研成粗末,每次15~30g,水沖服,每天2次,連服5天為1療程。亦可為湯劑,藥物用量酌減,隔日l劑,連服3天為1療程。

本方有清瀉心肺,散結消腫之功。有報導運用其治療痤瘡68例,結果痊癒39例,顯效19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多數患者用藥4~7日顯效,3~5個療程痊癒。

11.痤瘡合劑

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連翹、白花蛇舌草、丹參、紫草、生地、赤芍、茯苓、桑白皮、生牡蠣、生山楂各適量。將上述藥物浸泡,水煎2次,合併藥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