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溝炎(paronychia)是一種累及甲周圍皮膚皺襞的炎症反應, 表現為急性或慢性化膿性、觸痛性和疼痛性甲周組織腫脹, 由甲皺襞膿腫引起。 當感染變成慢性時, 甲基底部出現橫脊, 並隨著復發出現新脊。 手指受累較腳趾更常見。 主要易感因素為損傷導致甲上皮與甲板分離, 化膿性球菌或酵母菌可繼發性侵入潮濕的甲溝和甲皺襞。 常見致病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假單胞菌、變形桿菌或厭氧菌;最常見的致病酵母菌為白念珠菌。
甲溝炎治療
1. 系統治療:急性甲溝炎應儘快採取有效治療, 防止出現甲床損傷。
2. 外科治療:急性甲溝炎當感染淺表且局限時, 可進行切開引流。 若感染深在, 在局麻下, 將甲板近端1/3掀起並在近端甲皺襞下放置引流條引流分泌物。 由嵌甲繼發的慢性甲溝炎只需將甲板拔除即可。
3. 局部治療:外用唑類抗真菌藥物或外用克拉黴素溶液, 合併抗炎治療, 如外用中效或強效糖皮質激素類藥膏。 對於常規治療失敗者, 可採取外科治療或低劑量淺表放射治療。 藥物誘發的假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甲溝炎可每日外用2%莫匹羅星/丙酸氯倍他索軟膏。
l、綠茶葉、黑芝麻、細食鹽各l克, 加少許生理鹽水混合, 並搗爛如泥。 皮膚常規消毒後, 將上藥敷於甲溝炎處, 每日換藥1次, 連續用藥2~ 4次。 在敷藥期間患處不可沾水。
2、黃連、大黃各等份, 撿淨、烘乾、研末備用。 臨用時, 以醋調勻(如兒童用, 可將醋稀釋使用), 外敷於患處, 每日清洗後更換。
3、新鮮仙人掌50克, 除刺後搗為糊狀, 加入食鹽2克, 正紅花油6~ 8滴,
4、鮮馬鞭草適量洗淨, 食鹽少許混合搗爛, 敷於患處並包紮, 每日換藥1次, 一般l一3日症狀減輕, 5日可獲愈。 馬鞭草能清熱解毒, 消腫散瘀排膿, 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且藥源豐富。
5、取烏梅, 用濕毛巾包裹, 濕潤後取肉去核, 用烏梅肉質內面外敷患處並固定, 早、晚各換藥1次。 大部分可在l一3日內痊癒。 如已成膿可先用消炎藥物, 並排膿後再用上法。
6、碘酒塗擦或浸泡患趾, 每日4-6次, 每次15-20分鐘, 直到皮膚發白, 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將病變的皮膚組織給腐蝕掉, 讓它重新生長, 以防甲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