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明原因腹瀉或為脾虛 須找消化科醫生

什麼是“脾虛”?

脾是中醫髒象學中的五臟之一, 它與現代解剖學所指的“脾臟”不是同一概念。 中醫診斷“脾虛”, 是以脾的生理功能減退所出現的一系列症狀為依據。 因此, 在瞭解“脾虛”之前, 先要瞭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醫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 一是“運化”;二是“升清”;三是“統血”。

中醫學認為, 人出生後, 依賴脾的“運化”功能, 與胃一起攝取飲食中的營養, 化生氣血, 充養肌體, 維持生命活動。 歷代中醫非常重視脾的“運化”功能, 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 “後天之本”, 尤其是對體虛者的調養, 或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或延緩中老年衰老。

對於患者而言, 脾的“運化”功能正常, 疾病的預後良好。

脾的運化功能正常, 表現為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肌肉豐滿、強勁有力、脈搏充盈。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減退, 會出現以下兩類症狀:一是對食物消化功能減退, 表現為沒有饑餓感, 食欲減退, 食量減少, 食後脘腹脹滿, 尤其在勞累後, 腹脹明顯加重。 消化功能減退, 必然使營養吸收減少, 其結果是面色萎黃, 肌肉消瘦, 全身無力, 舌色淡白, 脈搏無力。 其次, 脾對水液的“運化”功能減退, 可見大便稀薄不成形, 勞累後下肢浮腫, 入睡後口角流涎, 舌胖大, 舌邊有齒痕等。

脾的第二個功能是“升清”。 何謂“升清”?“升”就是向上輸送之意;“清”是指體內的營養物質。 脾的升清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把營養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頭部,

保持頭部各組織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動。 升清功能正常的人, 表現為精神振作, 思維敏捷, 耳聰目明, 不易疲勞。 升清功能減退, 頭部供養不足, 就會出現精神疲倦, 腦力不濟, 工作效率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 頭暈目眩, 或飯後困倦欲睡, 或一時性兩耳如塞, 或入睡後兩目閉合不全等。 二是清氣有“托舉”臟腑組織的功能。 人體的臟腑及其他組織器官之所以能夠維繫在體內相對固定的位置, 與脾的升清功能有關。 當這一功能減退, 會出現“清氣下陷”的症狀, 如內臟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 “清氣下陷”還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 如飯後就想大便, 喝冷飲或稍食油膩即泄瀉, 疲勞時尿液渾濁等。 說明“清氣下陷”使部分營養物質通過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個功能是“統血”。 “統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穩定地在血管內流動而不溢於脈外, 這是脾的“控制、固攝”功能。 當脾的統血功能減退, 就容易發生出血, 如皮下出血而見青紫瘀斑點, 或消化道出血而見嘔血(咖啡色嘔吐物)、便血(柏油樣大便), 或婦女月經過多或淋瀝不盡。

綜上所述, 當脾的三大功能減退, 出現上述各類症狀, 均可診斷為“脾虛”。 但每個人的表現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

脾虛有多種分級

根據脾虛的程度可劃分為五個級別。

一級脾虛症狀為食欲變差, 嘴裡發淡, 餐後常腹脹, 睡覺愛流口水, 平時沒精神等。

治療方法:用雙掌重疊按壓中脘穴(人體前正中線, 臍上4寸處), 呈順時針方向緩慢推動。

每次1~2分鐘, 每日3~5次, 空腹進行。

二級脾虛症狀為舌頭胖大, 易感冒, 頻繁腸鳴, 排便次數多, 大便溏稀等。

治療方法:薏米(薏苡仁)50~100克, 加水用高壓鍋煮成粥, 分早晚兩次空腹食用。

三級脾虛症狀為面色黃, 飯後犯困, 浮腫, 唇色發淡, 自覺氣短、聲音低微等。

治療方法:將黃芪30克用紗布包紮、縫合, 放入優質白酒500毫升中(38°左右即可), 置陰涼避光處保存, 10天后飲用。 每天1~2次, 每次10~20毫升。 陰虛火旺及糖尿病者不宜。

四級脾虛症狀為腰腹部怕冷, 手腳涼, 消瘦, 黎明腹瀉, 大便常有不消化食物, 自汗, 肌肉易輕微抽搐, 稀痰多等。

治療方法:購買艾條, 點燃後放在距離肚臍2~3釐米處炙烤, 熱量以皮膚能耐受為度, 每次10~15分鐘, 每天午時(中午11點~13點)1次。

五級脾虛症狀為皮膚蒼白, 頭髮稀黃易脫落, 胃下垂, 小腿及足部經常水腫, 尿血或皮下有出血點, 大便呈黑色, 易噁心、嘔吐等。

治療方法:服用傳統中成藥“歸脾丸”, 每次6~9克, 每日1~2次, 空腹溫開水送下。

脾虛做什麼檢查?

專家指出, 脾虛不像吃東西能明顯感覺到和判斷出, 而是需要進行科學的檢測。 所以還是需要到專科醫生那裡做一些必要的檢查。 這些檢查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做, 很專科的醫院才能做這些檢查。 如果說一旦確定了是對某些東西不耐受, 就不要吃。 如果說沒有這類問題, 還是腹瀉, 原因不明確, 也還是要到專科醫生那兒做一些專科的檢查。 這裡包括腸鏡、血液生化的一些化驗, 因為很多病都可以引起腹瀉, 所以要仔細檢查尋找原因。

因為腹瀉是一個症狀不是病。很多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瀉,腸道本身的、胃的、肝、膽、胰的問題都可以引起腹瀉,所以首先應該看消化科的醫生。由醫生根據腹瀉的性質、頻率,有沒有其他伴隨的症狀,比如有沒有發燒、腹痛,有沒有膿血便,根據這些情況進行一些檢查。

一般來說就是影像學的檢查,就是像B超、CT、核磁、胃腸鏡等等方面的檢查。

所以要仔細檢查尋找原因。

因為腹瀉是一個症狀不是病。很多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瀉,腸道本身的、胃的、肝、膽、胰的問題都可以引起腹瀉,所以首先應該看消化科的醫生。由醫生根據腹瀉的性質、頻率,有沒有其他伴隨的症狀,比如有沒有發燒、腹痛,有沒有膿血便,根據這些情況進行一些檢查。

一般來說就是影像學的檢查,就是像B超、CT、核磁、胃腸鏡等等方面的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