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器官移植手術病人的標準護理

器官移植是將一個個體器官用手術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己或另一個個體的某個部位的過程, 獻出移植物者叫供體, 接受移植物的一方叫受體或宿主。 如供受體為同一個體叫自體移植, 而供受體為同一種屬, 但不同個體叫同種異體移植。 從移植解剖部位來看, 器官移植可分為原位移植和異位移植兩種。 常見的器官移植種類為心臟移植、肝移植、肺移植、腎移植、胰腺移植及骨髓移植等。 器官移植術後常見的併發症為:①排斥反應, 包括超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②感染;③消化道出血;④精神方面併發症。

器官移植病人護理要點為:術前做好心理護理, 樹立信心;完善各項術前準備, 除外科大手術常替術前檢查外, 還應做好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檢查、血型及hla定型等;加強營養, 增強機體抵抗力。 術後重點觀察有無排斥反應與感染先兆, 及時預防與處理各種併發症發生, 恢復期做好出院指導。 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焦慮;②有感染的危險;③潛在併發症--出血;④潛在併發症--免疫排斥;⑤知識缺乏:出院後自我保健知識。

一、焦慮

相關因素:

1 對疾病預後不瞭解。

2 術後環境改變。

3 害怕排斥反應及感染等併發症出現。

4 死亡的威脅。

主要表現:

1 病人表情緊張、易怒、坐立不安、哭泣等。

2 病人注意力不集中, 多夢、失眠等。

護理目標:病人焦慮減輕,

能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

護理措施:

1 觀察病人情緒, 經常與病人交流, 鼓勵病人說出擔心的問題, 評估病人焦慮的原因。

2 針對引起病人焦慮的原因耐心解釋, 消除病人錯誤的猜測心理, 增加病人接受治療的信心。

3 向病人解釋不良情緒對手術的不良影響, 鼓勵病人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

4 提供良好的環境, 減少雜訊、粗魯操作等影響。

5 介紹同類移植成功病例, 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重點評價:

1 病人是否理解焦慮對手術的危害性。

2 病人的焦慮情緒是否減輕。

二、有感染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免疫抑制劑的應用, 使機體防禦功能下降。

2 大量廣譜抗生素應用, 使得菌群失調, 如腸道黴菌感染、偽膜性腸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主要表現:

1 局部改變:傷口周圍紅、腫、熱、痛及分泌物色與量的改變。

2 全身症狀:體溫升高, 甚至高熱、抽搐。

3 血象改變: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4 痰液多, 肺部聽診呼吸音粗, 可聞及幹、濕羅音及哮鳴音。

護理目標:

1 病人家屬能理解控制感染、實施保護性隔離的方案, 並生動配合。

2 病人無感染發生, 表現在:①體溫正常。 ②血象在正常值內。 ③雙肺呼吸音正常。 ④局部無紅、腫、熱、痛等改變。

護理措施:

1 評估引起感染的危險因素, 並選擇性地向病人及家屬宣教。

2 對移植術後病人實施保護性隔離措施:

安置病人于隔離單間, 有條件者置入層流淨化間, 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病室定期通風, 保持室內乾燥, 不利於細菌繁殖, 室內每天用食醋薰蒸消毒,

或用電子滅菌燈照射1小時。

工作人員入室需換鞋、穿隔離衣、戴好帽子、口罩, 避免頻率出入, 如有感冒, 不得入室。

病人所用衣、被需高壓滅菌。

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做好消毒隔離, 控制參觀與探視人員。

3 觀察並保持傷口敷料乾燥, 如有滲濕, 及時更換。

4 保持引流通暢, 定期擠壓引流管暢, 必要時負壓抽吸, 勿使管道扭曲、打折, 及時更換引流袋, 並取引流、分泌物做細菌培養。

5 各輸液管道、三通接頭、延長管等無菌接頭不宜反復打開, 以免污染。

6 口腔護理, 每天3次, 觀察口腔粘膜有無異常, 如發現白斑或潰瘍, 及時塗片尋找黴菌。

7 鼓勵病人咳嗽、咳痰, 痰稠者行霧化吸入;發現呼吸急促、肺部羅音者應及時行x線檢查。

8 監測生命體征每小時1次,

觀察感染早期徵象, 正確採集標本, 為確定感染提供參考依據。

9 加強營養支持, 增加抗感染能力。

10 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確保療效可靠, 同時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防止長時間用藥產生的併發症。

重點評價:

1 病人有無感染早期徵象。

2 病人是否瞭解引起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能否配合預防感染措施。

三、潛在併發症--出血

相關因素:

1 與術前、術中抗凝藥物應用有關。

2 術後大量使用激素, 使胃腸粘膜發生應激性潰瘍。

3 術中、術後各種有創監測置管、損傷。

4 術後病人蘇醒不全、劇烈躁動。

主要表現;

1 病人心率加速、脈數、血壓下降或休克, 中心靜脈壓降低。

2 尿少、比重高, 血紅蛋白降低, 血細胞比容增加。

3 病人表情淡漠, 煩躁不安。

4 嘔血、便血、咯血或傷口滲血等。

護理目標:

1 病人無出血。

2 迴圈穩定,心率、血壓正常。

3 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均正常。

護理措施:

1 評估引起出血的潛在因素,以便重點預防。

2 嚴密監測病人血循環改變情況,如心率、血壓,測量生命體征每小時1次。

3 注意傷口引流液的顏色及量的變化,如引流液大於100ml/h,且為血紅色液體,則要注意是否有活動性出血,應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4 觀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及注射部位有無出血跡象,注意有無口、鼻出血、嘔血、便血等。

5 囑病人術後早期勿過度活動,以免引起創口出血。

6 為防止消化道出血,術後遵醫囑可適當應用保護胃粘膜及抗酸藥物,如雷尼替丁、氫氧化鋁凝膠等。

7 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尤其是注意尿量、尿比重的改變。

8 如有大量活動性出血,應進入如下緊急處理:①及時通知醫師。②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減少外界不良刺激。③關心、安慰病人,穩定病人情緒,必要時給予適當鎮靜劑,同時各種搶救工作忙而不亂。④遵醫囑快速輸液、輸血,以補充血容量,防止休克。⑤遵醫囑及時使用止血藥物,必要時做好手術止血的術前準備。

重點評價:病人是否出現出血先兆症狀。

四、潛在併發症--免疫排斥

相關因素:供、受體雙方組織抗原性有明顯差異。

主要表現:

1 突然出現寒戰、高熱。

2 移植物局部腫大、脹痛。

3 移植器官功能減退,如腎移植後無尿、肝移植後黃疸加深、轉氨酶升高等。

4 病人精神委靡、食欲下降。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描述排斥反應的早期自覺症狀。

2 病人能配合實施預防和診斷排斥反應的措施。

護理措施:

1 為預防急性排斥反應,遵醫囑正確使用免疫抑制劑。

2 向病人介紹和解釋有關排斥反應的表現及處理方法,以便早期發現,及時處理。

3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每小時1次,尤其注意心電圖qrs波低電壓的表現。

4 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與尿量。

5 定期抽血測定體內環孢黴素a之濃度,以便及時觀察療效和藥物毒性反應。

6 每天抽血測定白細胞計數、t細胞計數等,以利及早發現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不良反應,如發現白細胞過低,通知醫師對症處理,必要時可配合使用升白細胞藥物。

7 術後密切觀察病情,病人若有細微的情緒改變,如失眠、煩躁等症發生,均應及時通知醫師,考慮是否有排斥反應發生。

8 向病人解釋實施某些特殊檢查的目的,以取得其配合,如心臟移植病人術後行心內膜活檢,以診斷排斥反應。

9 一旦發現排斥反應,應遵醫囑積極對症處理,如鎮靜、鎮痛、抗感染、維護各重要器官功能等,必要時做好術前準備,以便切除無功能移植物。

重點評價:

1 病人是否出現了早期排斥反應的症狀與體征,如疲倦、脈律不整、呼吸急促等。

2 病人對排斥反應的瞭解程度。

3 用藥效果。

五、知識缺乏:出院後自我保健知識

相關因素:

1 病人從未接受過此種手術治療。

2 缺乏知識來源。

主要表現:病人多疑、擔心,對醫護人員有依賴感,害怕出院。

護理目標:

1 病人瞭解康復治療與自我護理的重要意義。

2 病人掌握出院自我保健知識。

護理措施:

1 囑病人留下聯繫電話,並記住醫院電話,以便出院後院方隨時追蹤、指導,病人可隨時諮詢。

2 儘量少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適時增減衣服,防止感冒。

3 根據病情適當安排好生活與工作,避免劇烈運動與強體力勞動,防止受傷。

4 生活起居應有規律,適當加強營養,禁食煙、酒等強刺激物,避免暴飲暴食,但不能偏食,不要過分忌口。

5 教會病人自我監測移植器官的主要功能,如腎移植病人嚴密觀察尿量、肝移植病人注意黃疸是否加深等。

6 教會病人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的觀察。具體用藥及用法、注意事項詳見器官移植個論中的相關內容。

7 囑病人定期來院複查。

8 移植術後出院又患其他疾病,病人在就診時應向醫師說明手術史,以便妥善檢查與處置。

重點評價:病人掌握器官移植術後出院保健知識的程度。

煩躁不安。

4 嘔血、便血、咯血或傷口滲血等。

護理目標:

1 病人無出血。

2 迴圈穩定,心率、血壓正常。

3 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均正常。

護理措施:

1 評估引起出血的潛在因素,以便重點預防。

2 嚴密監測病人血循環改變情況,如心率、血壓,測量生命體征每小時1次。

3 注意傷口引流液的顏色及量的變化,如引流液大於100ml/h,且為血紅色液體,則要注意是否有活動性出血,應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4 觀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及注射部位有無出血跡象,注意有無口、鼻出血、嘔血、便血等。

5 囑病人術後早期勿過度活動,以免引起創口出血。

6 為防止消化道出血,術後遵醫囑可適當應用保護胃粘膜及抗酸藥物,如雷尼替丁、氫氧化鋁凝膠等。

7 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尤其是注意尿量、尿比重的改變。

8 如有大量活動性出血,應進入如下緊急處理:①及時通知醫師。②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減少外界不良刺激。③關心、安慰病人,穩定病人情緒,必要時給予適當鎮靜劑,同時各種搶救工作忙而不亂。④遵醫囑快速輸液、輸血,以補充血容量,防止休克。⑤遵醫囑及時使用止血藥物,必要時做好手術止血的術前準備。

重點評價:病人是否出現出血先兆症狀。

四、潛在併發症--免疫排斥

相關因素:供、受體雙方組織抗原性有明顯差異。

主要表現:

1 突然出現寒戰、高熱。

2 移植物局部腫大、脹痛。

3 移植器官功能減退,如腎移植後無尿、肝移植後黃疸加深、轉氨酶升高等。

4 病人精神委靡、食欲下降。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描述排斥反應的早期自覺症狀。

2 病人能配合實施預防和診斷排斥反應的措施。

護理措施:

1 為預防急性排斥反應,遵醫囑正確使用免疫抑制劑。

2 向病人介紹和解釋有關排斥反應的表現及處理方法,以便早期發現,及時處理。

3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每小時1次,尤其注意心電圖qrs波低電壓的表現。

4 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與尿量。

5 定期抽血測定體內環孢黴素a之濃度,以便及時觀察療效和藥物毒性反應。

6 每天抽血測定白細胞計數、t細胞計數等,以利及早發現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不良反應,如發現白細胞過低,通知醫師對症處理,必要時可配合使用升白細胞藥物。

7 術後密切觀察病情,病人若有細微的情緒改變,如失眠、煩躁等症發生,均應及時通知醫師,考慮是否有排斥反應發生。

8 向病人解釋實施某些特殊檢查的目的,以取得其配合,如心臟移植病人術後行心內膜活檢,以診斷排斥反應。

9 一旦發現排斥反應,應遵醫囑積極對症處理,如鎮靜、鎮痛、抗感染、維護各重要器官功能等,必要時做好術前準備,以便切除無功能移植物。

重點評價:

1 病人是否出現了早期排斥反應的症狀與體征,如疲倦、脈律不整、呼吸急促等。

2 病人對排斥反應的瞭解程度。

3 用藥效果。

五、知識缺乏:出院後自我保健知識

相關因素:

1 病人從未接受過此種手術治療。

2 缺乏知識來源。

主要表現:病人多疑、擔心,對醫護人員有依賴感,害怕出院。

護理目標:

1 病人瞭解康復治療與自我護理的重要意義。

2 病人掌握出院自我保健知識。

護理措施:

1 囑病人留下聯繫電話,並記住醫院電話,以便出院後院方隨時追蹤、指導,病人可隨時諮詢。

2 儘量少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適時增減衣服,防止感冒。

3 根據病情適當安排好生活與工作,避免劇烈運動與強體力勞動,防止受傷。

4 生活起居應有規律,適當加強營養,禁食煙、酒等強刺激物,避免暴飲暴食,但不能偏食,不要過分忌口。

5 教會病人自我監測移植器官的主要功能,如腎移植病人嚴密觀察尿量、肝移植病人注意黃疸是否加深等。

6 教會病人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的觀察。具體用藥及用法、注意事項詳見器官移植個論中的相關內容。

7 囑病人定期來院複查。

8 移植術後出院又患其他疾病,病人在就診時應向醫師說明手術史,以便妥善檢查與處置。

重點評價:病人掌握器官移植術後出院保健知識的程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