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在膽囊惡性腫瘤中膽囊癌(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er)占首位, 其它尚有肉瘤、類癌、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巨細胞腺癌等。 原發性膽囊癌臨床上較為少見, 較長時間內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根據國內教科書報導僅占所有癌總數的1%左右。
一、膽囊癌手術治療
膽囊癌病人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然而大多數病人在手術時發現其癌腫已不可能被切除或僅能做姑息切除。 一般手術方式分為3種類型。
1、在因為膽囊結石或急性膽囊炎作切除手術後, 意外地從病理切片中發現有膽囊癌, 病變局限於膽囊壁的漿膜層以下。
2、術中已明確為膽囊癌者, 病變已侵犯漿膜層, 有或無局部轉移, 尚有可能作手術切除者, 可考慮進行擴大根治性膽囊切除術。 可在膽囊切除同時在膽囊床周圍作肝組織局部切除, 範圍至少2cm。
3、膽囊癌已擴散至膽管, 並有肝臟多處轉移灶, 此時已不可能作根治術。 這類病人可作一些姑息性手術, 以減輕症狀, 提高生活品質。 如有梗阻性黃疸須作膽管引流術, 以減輕黃疸和皮膚瘙癢;如產生幽門梗阻, 則作胃空腸吻合術等。
二、膽囊癌化療
全身性化療:膽囊癌對各種化療藥物均無不敏感,
晚期膽囊癌除向囊外發展直接侵犯肝臟外, 並通過淋巴管向肝門區淋巴結和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淋巴結轉移, 導致肝門至胰頭區腫塊和阻塞性黃疸;也可經血道向肝內和遠處臟器轉移。 上述膽囊癌的囊外發展, 大降低了外科手術切除率, 故生存率極低。 採取綜合措施, 殺滅或局限囊外浸潤或轉移灶, 創造時機爭取Ⅱ期手術切除;或配合手術, 爭取輔助措施殺滅手術後殘存的瘤灶或癌細胞團, 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 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強有力措施是(超)選擇性膽囊動脈或肝動脈灌注化療技術。
三、膽囊癌放療
放射治療膽囊癌早期症狀不典型, 手術根治切除率較低, 行擴大根治術後復發率高, 且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故主張手術合併放射治療。 膽囊癌對放療有一定敏感性, 手術加放療可延長生命, 改善生活品質。
1、術中內照射:對於Nevein氏分期Ⅴ期, 姑息手術行術中內照射治療(IORT)用迴旋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照射肝切緣, 肝、十二指韌帶可能殘存的癌灶, 術中一次照射劑量為20~30Gy, BOSSee報導放射治療後能解除疼痛減輕黃疸。
2、術後行體外照射:適用於膽囊癌根治術後或姑息切除術後, 以及手術不能切除者。 總量為30~50Gy, 共3~4周進行。 照射範圍為腫瘤原發部位和肝門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