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膽囊癌辨證論治

根據臨床表現, 其證型可分為肝氣鬱滯、瘀毒蘊結、濕熱內阻等, 治宜疏肝理氣、祛瘀解毒、清熱利濕。

1.肝氣鬱滯

臨床表現:脅肋脹痛, 右脅包塊, 脘腹脹滿, 口幹口苦, 或噁心嘔吐, 舌質淡紅, 或有瘀紫, 脈弦澀。

治法:疏肝理氣, 解鬱止痛。

處方:後辛湯、逍遙散加味方等。

①後辛湯(《醫醇剩義》)

組成:柴胡3 g, 郁金6 g, 廣術3 g, 當歸6 g, 茯苓6 g, 梔子皮3 g(薑汁炒), 蒺藜12 g, 枳殼3 g, 合歡花6 g, 佛手1.5 g。

用法:水煎, 去滓。 溫服。

②逍遙散加味方(《中醫腫瘤防治大全》)

組成:柴胡10 g, 甘草10 g, 枳殼10 g, 川芎10 g, 白芍30 g, 香附15 g, 白術15 g, 石打穿20 g, 當歸20 g, 茯苓20 g。

用法:以上藥物,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服。

2.瘀毒蘊結

臨床表現:右脅脹痛、刺痛或絞痛,

牽及肩背, 肝區可觸及腫塊, 拒按, 口苦食少, 大便秘結, 舌質暗紅有瘀點, 或舌下靜脈迂曲, 舌苔薄黃, 脈弦。

治法:涼血解毒, 祛瘀消結。

處方:龍膽草湯、解毒抗癌湯等。

①龍膽草湯(《中醫腫瘤防治大全》)

組成:白毛藤30 g, 龍膽草30 g, 夏枯草15 g, 續隨子9 g, 穿山甲9 g, 雞內金9 g, 昆布9 g, 海藻9 g, 海浮石9 g, 通草9 g, 阿魏1.5 g, 斑蝥1.5 g。

用法:以上藥物,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空腹服。

②解毒抗癌湯(《腫瘤學》)

組成:白花蛇舌草30 g, 石見穿30 g, 蒲公英15 g, 金錢草20 g, 山梔lO g, 郁金10 g, 枳殼12 g, 柴胡9 g, 玄胡12 g, 白茅根18 g。

用法:以上藥物,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空腹服。

3.濕熱內阻

臨床表現:皮膚鞏膜黃疸, 口幹口苦, 食少, 噁心欲吐, 尿黃, 大便秘結, 右脅下脹痛或胃脘脹悶, 舌質紅,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化濕熱, 利膽退黃。

處方:大分清飲、大茵陳湯、利膽抗癌湯、茵陳龍膽湯等。

①大分清飲(《景嶽全書》)

組成:茯苓、澤瀉、木通各9 g, 豬苓、梔子、枳殼、車前子各3 g。

用法:用水230 ml, 煎至170 m1, 去滓。 空腹溫服。

②大茵陳湯(《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茵陳、黃柏各4.5 g, 大黃、白術各9 g, 黃芩、栝樓根、甘草、茯苓、前胡、枳實各3 g, 梔子4.5 g。

用法:上藥為1劑, 以水900 ml, 煎取300 m1, 去滓。 分3次服。

③利膽抗癌湯(《腫瘤學》)

組成:虎杖30 g, 金錢草30 g, 茵陳15 g, 木香6 g(後入), 大黃9 g(後人), 枳殼15 g, 黃芩6 g, 白花蛇舌草30 g, 麥芽15 g。

用法:以上藥物,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空腹服。

④茵陳龍膽湯(《中醫腫瘤防治大全》)

組成:茵陳30 g, 山梔15 g, 大黃10 g, 龍膽草10 g, 柴胡10 g, 澤瀉10 g, 木通10 g, 甘草10 g, 菝葜20 g。

用法:以上藥物,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空腹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