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患者只要適當休息, 合理飲食, 適當的營養和對症用藥, 配合醫生的診療。 絕大數是能夠順利自愈的, 既不會轉成慢性乙肝, 也不會是長期乙肝病毒攜帶者。 然而, 臨床上有相當一部分診斷為“急性乙肝”的患者實際是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這的急性發作。 這一類患者較難自愈, 急性期過後有會變成慢性肝炎炎或慢性表面抗原攜帶者。
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為陽性, 病程超過半年或發病日期不明確而臨床有慢性肝炎表現者。 臨床表現為乏力、畏食、噁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症狀。
至於慢性乙肝, 應當說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也是可以基本痊癒或者基本穩定的。 但所需時間相對較長, 經過適當的休息、合理的營養及恰當的藥物治療, 也常可使e抗原與乙肝病毒DNA轉陰, 血清轉氨酶正常, 病情穩定, 但稍不注意, 常可能復發。
因此, 堅持長期的治療顯的尤為重要, 是病情長期相對穩定, 以獲得基本痊癒。 膽表面抗原的陰轉相當困難, 因為直至目前為止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近年來, 一些患者經治療後, 自然陰轉率很難超過10%, 輕度慢性肝炎預後多較好,
患上了乙肝治癒的可能性大嗎?慢性肝炎活動約10%-20%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 部分患者病情持續惡化, 此時應警惕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發生, 定期檢查甲胎蛋白、轉肽酶、B超等以協助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