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脾宜早
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應注重調理中州, 自始至終注意顧護脾胃。 這是因為, 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死。 “見肝之病, 知肝傳脾, 當先實脾”, 故肝病治療應將顧護脾胃放在首位。 彭勃一般選用黨參、砂仁、山藥、扁豆等益氣升陽、醒脾健中。
2、注重解毒
治療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為重點, 解毒既要解熱毒, 同時又要注意解濕毒, 解熱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藍根、野菊花、虎杖、苦參、半枝蓮、敗醬草、魚腥草、連翹等, 解濕毒用土茯苓、粳米、半邊蓮、蠶沙、萆解等。 但專家認為對於慢性病來說,
3、疏肝宜柔
肝為剛髒, 肝體宜柔, 肝用宜疏。 彭勃認為, 慢性肝病多兼有氣鬱之證, 治療用藥宜柔中兼疏, 疏中兼柔, 使氣血調和。 一要防止疏泄太過, 以免有損肝體, 一要避免養陰礙胃。 同時彭勃還認為在一張處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藥, 取藥應輕疏柔和而不傷陰, 常用者有郁金、合歡花、綠萼梅、生麥芽等。 其中生麥芽甘鹹微寒, 既可疏肝又可健胃, 藥性平和, 為常用之品。 疏肝湯劑若久服, 藥方不宜過大, 藥量不宜過多, 更須注意柴胡升散之性。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