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淋證的病因與診斷

一、病因病機

1、膀胱濕熱多食辛熱肥甘之品, 或嗜酒過度, 釀成濕熱, 下注膀胱, 或下陰不潔, 濕熱穢濁毒邪侵入膀胱, 釀成濕熱, 或肝膽濕熱下注皆可使濕熱蘊結下焦, 膀胱氣化不利, 發為熱淋;若灼傷脈絡, 迫血妄行, 血隨尿出, 則發為血淋;若濕熱久蘊, 煎熬尿液, 日積月累, 結成砂石, 則發為石淋;若濕熱蘊結, 膀胱氣化不利, 不能分清別濁, 脂液隨小便而出, 則發為膏淋。

2、肝鬱氣滯惱怒傷肝, 肝失疏泄, 或氣滯不會, 郁于下焦, 致肝氣鬱結, 膀胱氣化不利, 發為氣淋。

3、脾腎虧虛久淋不愈, 濕熱耗傷正氣, 或勞累過度, 房室不節,

或年老, 久病, 體弱, 皆可致脾腎虧虛。 脾虛而中氣不足, 氣虛下陷, 則發為氣淋;若腎虛而下元不固, 腎失固攝, 不能制約脂液, 脂液下注, 隨尿而出, 則發為膏淋;若腎虛而陰虛火旺, 火熱灼傷脈絡, 血隨尿出, 則發為血淋;病久傷正, 遇勞即發者, 則為勞淋。

“諸淋者, 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 ”淋證的病位在腎與膀胱, 且與肝脾有關。 其病機主要是腎虛, 膀胱濕熱, 氣化失司。 腎與膀胱相表裡, 腎氣的盛衰, 直接影響膀胱的氣化與開合。 淋證日久不愈, 熱傷陰, 濕傷陽, 易致腎虛;腎虛日久, 濕熱穢濁邪毒容易侵入膀胱, 引起淋證的反復發作。 因此, 腎虛與膀胱濕熱在淋證的發生、發展及病機轉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淋證有虛有實, 初病多實, 久病多虛,

初病體弱及久病患者, 亦可虛實並見。 實證多在膀胱和肝, 虛證多在腎和脾。

二、診斷

1、具有淋證的小便頻急, 滴瀝不盡, 尿道澀痛, 小腹拘急, 痛引腰腹等基本臨床特徵。 尚可有各種淋證各自的特徵。

2、病久或反復發作後, 常伴有低熱, 腰痛, 小腹墜脹, 疲勞等症。

3、多見於已婚女性, 每因勞累過度, 情志變化, 感受外邪而誘發。

4、結合有關檢查, 如尿常規、尿細菌培養、X線腹部攝片、腎盂造影、雙腎及膀胱B超、膀胱鏡等, 可明確診斷。

三、鑒別診斷

1、癃閉癃閉以排尿困難, 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 點滴而出, 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臨床特徵。 淋證以小便頻急, 滴瀝不盡, 尿道澀痛, 小腹拘急, 痛引腰腹為特徵。 其中小便短澀量少, 排尿困難與癃閉相似, 但癃閉排尿時不痛,

每日小便總量遠遠低於正常, 甚至無尿排出;而淋證排尿時疼痛, 每日小便總量基本正常。

2、尿血血淋和尿血都有小便出血, 尿色紅赤, 甚至尿出純血等症狀。 其鑒別的要點是有無尿痛。 尿血多無疼痛之感, 雖亦間有輕微的脹痛或熱痛, 但終不若血淋的小便滴瀝而疼痛難忍。 《丹溪心法·淋》曰:“痛者為血淋, 不痛者為尿血。 ”故一般將痛者稱為血淋, 不痛者稱為尿血。

3、尿濁淋證的小便渾濁需與尿濁相鑒別。 尿濁雖然小便渾濁, 白如泔漿, 與膏淋相似, 但排尿時尿出自如, 無疼痛滯澀感, 與淋證不同。 以有無疼痛為鑒別要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