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病因
胃潰瘍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種, 具體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瞭解一下吧。
1.幽門螺桿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桿菌, 並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潰瘍發病中起作用而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大量研究充分證明,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
2.藥物及飲食因素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生, 此外長期吸煙, 長期飲酒和飲用濃茶、咖啡似亦有一定關係。
易致胃潰瘍的藥品
一些藥物也會導致胃潰瘍疾病的病發, 到底都有哪些藥物才會導致胃潰瘍呢?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
(1)各種阿司匹林製劑
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適, 嚴重者可有嘔血、黑便等, 胃鏡檢查可發現胃黏膜炎症、糜爛及潰瘍形成。
(2)激素替代藥
消炎痛和保泰松這類藥物屬激素替代藥, 對胃黏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 可導致急性胃潰瘍。
(3)解熱鎮痛藥
如A.P.C, 撲熱息痛, 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藥。
(4)有關冠心病的治療藥物
像藻酸雙酯鈉(P.S.S)、潘生丁以及利血平等, 這些藥物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胃出血。
(5)消炎藥
紅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容易造成胃的不適。
(6)抗癌藥及其他
各類化療藥物往往造成胃腸刺激。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於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
4.應激精神因素
急性應激可引起應激性潰瘍。 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易患消化性潰瘍。
5.遺傳因素
在一些罕見的遺傳綜合征中, 如多發性內分泌腺腺瘤I型、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等, 消化性潰瘍為其臨床表現一部分。
6.胃運動異常
部分胃潰瘍患者存在胃運動障礙, 如胃排空延緩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腸-胃反流所致膽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對胃黏膜的損傷。
7.其他因素
如I型單純皰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有關。 腎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 巨細胞病毒感染亦可能參與。
胃潰瘍的症狀
1)上腹部隱痛不適
胃潰瘍的疼痛是一種內臟性質的疼痛, 體表定位不確切, 同時疼痛多不劇烈,
活動期具有節律性, 表現為餐後痛, 隨著病理的發展具有週期性和季節性特點。 賁門附近的潰瘍還可表現為胸骨後燒灼感和左胸部疼痛。
當潰瘍發生穿透, 表現為疼痛程度加重, 向背部放射或背痛, 同時有夜間痛等表現, 當疼痛性質和節律性發生改變時, 還應警惕惡變的可能。
2)噁心、嘔吐
無幽門梗阻而發生嘔吐多提示潰瘍處於活動期, 嘔吐為間歇性。 頻繁嘔吐多提示幽門梗阻。
3)反酸、噯氣、腹瀉
反酸亦提示潰瘍可能處於活動期。
4)出血、穿孔
發生出血、穿孔後都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 見併發症一節。
5)體征
緩解期一般無陽性體征。 活動期只有上腹部輕壓痛。 但應注意行肛查和檢查魏爾嘯淋巴結有無腫大,
6)胃潰瘍的早期症狀
胃潰瘍是一個慢性病的過程, 少數病人往往是在幾年甚至幾十年當中都沒有任何明顯的消化道症狀, 或者症狀很輕微, 以至出現出血併發症才被發現。
大部分胃潰瘍患者的早期症狀表現為腹痛, 腹脹, 噁心, 反酸, 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其中, 最明顯的是餐後上腹痛, 多位於劍突下(即通常所說的心窩窩)正中或偏左。
胃潰瘍的危害
1、疼痛難忍
胃潰瘍患者在吃飯1-2個小時後, 會有劇痛或者絞痛。
而嚴重胃潰瘍患者更遭殃, 根本無法預測胃什麼時候會痛, 什麼時候不痛, 並且嚴重胃潰瘍往往痛起來沒有盡頭, 只能等它作罷。
2、造成胃穿孔
胃潰瘍非常容易導致胃穿孔,
3、造成食欲減退
胃潰瘍會導致患者短期內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 這樣情況出現癌變的可能性非常大。
4、引起惡性貧血
胃潰瘍的嚴重性會使患者近期內經常發生嘔血或出現柏油樣大便, 大便潛血試驗結果持續呈陽性, 並且發生嚴重貧血, 這些現象均表示, 胃潰瘍也許正在惡變為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