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蛋白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手腳等關節部位的慢性炎症, 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日本研究人員在17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網路版上報告說, 他們發現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被免疫細胞錯誤攻擊的蛋白質, 這一發現有助於開發預防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方法。

在正常情況下, 免疫T細胞會將病原體視為外敵並引發免疫反應, 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T細胞會將人體的正常物質錯誤地視為病原體並引發免疫反應, 從而導致關節和周邊骨骼功能受到破壞, 出現畸形。 長久以來, 醫學界一直未能確定作為T細胞攻擊目標的蛋白質。

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實驗鼠進行研究後發現, 實驗鼠血液中被T細胞召集而來攻擊異物的抗體只與一種名為“RPL23A”(核糖體蛋白L23A)的蛋白質結合。 此後, 研究人員對374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 發現其中有64人(約占17%)體內存在針對“RPL23A”蛋白質的錯誤免疫反應。

還有研究顯示, “RPL23A”蛋白質參與體內一些必要物質的合成。 京都大學研究人員認為, “RPL23A”蛋白質儘管本身沒有“過錯”, 但它可能是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導火索。 研究小組指出, 由於一些T細胞敵視“RPL23A”蛋白質, 因此如能去除這部分T細胞或者減弱其功能, 就有望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文獻來源:Detection of T cell responses to a ubiquitous cellular protein in autoimmune disease.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