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方

月經不調是女性常見的一種疾病, 可以在任何階段的女性身上發生, 而每個女性的體質不同, 所以調理方法也不一樣。 下面我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調理月經不調的中藥方劑和食療方法。

中醫辨證治療月經失調療效滿意, 下面分別闡述中醫辯證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方及典型病例。

1.脾腎氣虛型

主證:月經週期紊亂, 或先期而至, 或後期未來, 或先後無定, 經期延長, 經量多, 經色淡, 質稀薄, 面色白, 神疲乏力, 氣短懶言, 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小腹冷墜, 納呆便溏, 夜尿多。 舌質淡胖有齒印, 苔白, 脈細無力, 尺脈弱。

治法:健脾補腎, 益氣調經。

方藥:舉元煎合歸腎丸加減。

黨參20 克, 黃芪20 克, 白術15 克, 炙甘草6 克, 熟地20 克, 川續斷15 克, 補骨脂15 克, 菟絲子20 克, 艾葉10 克, 首烏30 克, 當歸12 克。

方解:本方用黨參、黃芪、白術健脾益氣, 熟地、補骨脂、菟絲子、川續斷補腎, 艾葉溫經止血調經, 首烏、當歸養血調經, 炙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法:正值經期量多, 去當歸, 加阿膠12 克(另溶)、烏賊骨12 克、金櫻子30 克、艾葉用炭以止血。 經期延長, 日久不斷, 加炒蒲黃10 克、益母草30 克以祛瘀止血。 納呆食少, 加淮山藥20 克、砂仁9 克(後下)、陳皮6 克以行氣健脾胃。 若月經後期未至加巴戟9 克、牛膝12 克、雞血藤30克、川芎10 克以通經。

2.肝腎陰虛型

主證:月經週期多提前, 或先後無定, 經期延長, 經色鮮紅, 量或多或少, 兩顴潮紅, 手足心熱,

咽於口燥, 失眠多夢, 小便黃少, 大便於結。 舌質紅, 苔少, 脈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 清熱調經。

方藥:二至丸合兩地東加減。

女貞子15 克, 旱蓮草18 克, 幹地20 克, 白芍15 克, 玄參15 克, 麥冬15 克, 山茱萸12 克, 菟絲子15 克, 五味子9 克。

方解:本方用女貞子、旱蓮草、山茱萸、菟絲子滋養肝腎, 于地、白芍、玄參、麥冬滋陰清熱, 五味子交通心腎, 並有收澀止血的作用。

加減法:正值經期, 月經量多, 加阿膠12 克(另溶)、崗稔根30 克、烏賊骨12 克、金櫻子30 克以養血收澀止血。 經期延長, 淋漓不斷者, 可加益母草30 克、茜草根15 克、地榆15 克、荊芥炭10 克、煆牡蠣30 克以祛瘀涼血、收澀止血。

月經完期或先後無定, 加桑椹子15 克、金櫻子30 克、珍珠殼20 克、淮山藥15 克、當歸9 克以滋腎調經。

3.氣血虛弱型

主證:月經週期多延後,

經量少, 色淡, 質稀, 頭暈眼花, 心悸怔忡, 面色萎黃, 小腹空墜,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

治法:益氣養血調經。

方藥:滋血東加減。

當歸15 克, 熟地30 克, 白芍12 克, 川芎10 克, 黨參15 克, 黃芪15克, 白術12 克, 茯苓20 克, 雞血藤30 克, 黃精20 克, 首烏20 克。

方解:本方用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雞血藤、首烏、黃精補血養血。 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助生化之源, 共奏補益氣血調經之功。

加減法:月經後期未至, 可加丹參20 克、牛膝9 克以活血通經。 心悸怔忡可加酸棗仁15 克、夜交藤20 克、大棗10 克、五味子9 克以養心安神。

月經不調的食療方法

1.對於月經時常提前的女性朋友來說。 主要是應少吃辛香料, 少吃肉, 少吃蔥、洋蔥、青椒, 多吃青菜。

2.月經總是延時到來的女性朋友來說, 主要是要宜少吃冷食多吃肉。

在經期第一、二天比較好吃豬肝等補血的食品。

3.對於月經前煩躁不安、便秘、腰痛的患者來說, 可以大量攝食促進腸蠕動及代謝之物, 如生青菜、豆腐等, 以調節身體之不均狀態。

4.月經來潮期間的女性, 都可以攝食動物肝臟等, 主要是可以維持體內熱量。 此時, 甜食可多吃, 油性食物及生冷食物皆不宜多吃。

結語:月經問題一直是女性所關注的, 如果出現月經不調不僅容易不能反映身體疾病, 還容易造成不孕等問題。 所以, 女性要積極面對月經不調這個問題。 希望通過我們這裡的介紹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