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人脾氣非常火爆, 容易動怒, 中醫認為這樣的人容易患上疾病, 主要為肝鬱氣滯、肝火上炎、脾虛肝乘等三種症候。 所以脾氣不好就要養肝護肝,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對症食療, 護好你的小心肝, 愉悅每一天。
脾氣暴躁的人肝不好, 易得肝病
其實從中醫的辨證論治的角度來說, 愛生氣、脾氣暴躁是疾病的一種。 中醫將容易發怒稱為“善怒”, 是指無緣無故性情急躁、易於發怒、自己不能控制的症狀, 也叫做“喜怒”“易怒”, 應屬於疾病的範疇。
中醫理論認為:“肝為剛髒, 喜條達而惡抑鬱, 在志為怒。 ”也就是說肝的情緒表現主要為發怒。
肝鬱氣滯所致的善怒, 除了易怒之外, 還會表現為頻頻歎氣、胸肋部疼痛等症狀。 肝鬱氣滯證的病因多是精神因素, 比如長期鬱悶、精神受到強刺激或因 精神創傷史所致。
對症食療養肝 治好你的暴脾氣
不管是肝鬱氣滯還是肝火上炎、脾虛肝乘引起的暴脾氣, 都是屬於肝臟有問題, 所以脾氣不好的人應該學會養肝護肝,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三種症狀的各自保健食療方法。
1.肝郁氣滯
肝鬱氣滯的症狀表現為頻頻歎氣、胸脅脹痛或串痛等。 肝鬱氣滯症的病因多是鬱悶、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創傷史所致。
對策:首先要通過精神養生的方法來調節神志和情志, 並針對病因採取疏導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飲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 如芹菜、蓬蒿、番茄、蘿蔔、柳丁、柚子、柑橘、香櫞、佛手等。
適合肝鬱氣滯型者的偏方:
佛手薑茶—材料:佛手10克、生薑6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佛手10克、生薑6克同煮, 去渣, 加入白糖另溶。 不拘時服用。 功效:生薑可健胃止嘔、溫中和胃, 可加強佛手疏肝解鬱作用, 服用可使氣郁不舒而胸膈脹悶的症狀明顯改善。
玫瑰花茶—材料:幹玫瑰花6-10克。 做法:將上品放茶杯內, 沖入沸水, 加蓋30分鐘後, 代茶飲用。 不拘時溫服。 功效:玫瑰花甘微苦, 可行氣解憂舒肝, 是一味平緩的茶療方, 尤其情緒不穩而胸悶者可多加喝用。
2.肝火上炎
肝火旺的症狀表現為睡眠多夢、目赤腫痛、口苦口渴等。 病因多為肝氣久鬱, 或吸煙喝酒過度, 或因過食甘肥辛辣之物所致。
對策:除應戒煙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 要適量多吃清肝瀉熱的食物, 如苦瓜、苦菜、番茄、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適合肝火上炎者的偏方:
1、夏枯草6~100克, 瘦豬肉30~60克。 加水適量, 煮至肉熟即可。 喝湯吃肉, 每日2次。
2、決明子粥:炒決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或加白菊花10克。 先把決明子放入砂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 待冷後煎汁或與白菊花同煎取汁, 去渣, 放入粳米煮粥將熟時, 加入冰糖, 再煮1~2沸即可服用, 5~7天為l療程。 適用於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
3.脾虛肝乘
症狀表現為身倦乏力、食少腹脹、兩脅脹痛、大便稀溏等。 病因多是由於脾氣虛弱, 肝氣太盛, 影響脾的運行功能所致。
對策:要健脾理氣為主, 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有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 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蕎麥、栗子、蓮子、芡實、山藥、大棗、胡蘿蔔、包心菜、南瓜、柑橘、柳丁等食物。
適合脾虛肝乘者的偏方:
1、北芪靈芝燉豬肉, 北芪15克, 靈芝9克, 瘦豬肉100克;將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鍋中, 加水適量同煮湯, 去渣, 調味後飲湯食肉;日服1次, 連服10~15天觀察效果。
2、冰糖蓮子粥:蓮子(去除綠芯)、芡實、糯米適量, 核桃、黑芝麻少許;將適量的蓮子(去除綠芯)、芡實、糯米熬粥;待熟時攪入少許核桃仁及黑芝麻, 再熬3~5分鐘後撒入冰糖即成;每天1次, 連服10~15天觀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