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肝豆狀核變性常見問題

什麼是肝豆狀核變性(威爾遜氏病)Wilson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又稱威爾遜氏病,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 由Wilson首先報導和描述, 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節為主的腦部變性疾病。 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椎體外系症狀、肝硬化、精神症狀、腎功能損害及角膜色素環K-F環。

什麼原因引起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

本病銅代謝障礙的具體表現有:血清總銅量和銅藍蛋白減少而疏鬆結合部分的銅量增多, 肝臟排泄銅到膽汁的量減少, 尿銅排泄量增加, 許多器官和組織中有過量的銅沉積尤以肝、腦、角膜、腎等處為明顯。

過度沉積的銅可損害這些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而致病。

肝豆狀核變性銅代謝障礙的機制

銅作為輔基參與多種重要生物酶的合成。 正常人從腸道吸收入血的銅大部分先與白蛋白疏鬆結合, 然後進入肝細胞。 在肝細胞中, 銅經P型銅轉運ATP酶轉運到Golgi體, 再與α2球蛋白牢固結合成銅藍蛋白, 然後分泌到血液中。 迴圈中的銅90%-95%結合在銅藍蛋白上。 70%的銅藍蛋白存在於血漿中, 其餘部分存在組織中。 多餘的銅主要以銅藍蛋白的形式從膽汁排出體外。 此病患者由於P型銅轉運ATP酶缺陷, 造成肝細胞不能將銅轉運到Golgi體合成銅藍蛋白, 過量銅在肝細胞聚集造成肝細胞壞死, 其所含的銅進入血液,

然後沉積在腦、腎、角膜等肝外組織而致病。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有什麼症狀

肝豆狀核變性大多在10~25歲間出現症狀, 男稍多於女, 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 一般病起緩漸,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主要症狀為:

一、神經系統症狀:常以細微的震顫、輕微的言語不清或動作緩慢為其首發症狀, 以後逐漸加重並相繼出現新的症狀。 典型者以錐體外系症狀為主, 表現為四肢肌張力強直性增高, 運動緩慢, 面具樣臉, 語言低沉含糊, 流涎, 咀嚼和吞咽常有困難。 不自主動作以震顫最多見, 常在活動時明顯, 嚴重者除肢體外頭部及軀幹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轉痙攣、舞蹈樣動作和手足徐動症等。 精神症狀以情感不穩和智能障礙較多見, 嚴重者面無表情,

口常張開、智力衰退。 少數可有腱反射亢進和錐體束征, 有的可出現癲癇樣發作。

二、肝臟症狀:兒童期患者常以肝病為首發症狀, 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 肝臟腫大, 質較硬而有觸痛, 肝臟損害逐漸加重可出現肝硬化症狀, 脾臟腫大, 脾功亢進, 腹水, 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及肝昏迷等。

三、角膜色素環:角膜邊緣可見寬約2~3mm左右的棕黃或綠褐色色素環, 用裂隙燈檢查可見細微的色素顆粒沉積, 為本病重要體征, 一般於7歲之後可見。

四、腎臟損害:因腎小管尤其是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 可出現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腎性佝僂病等。

五、溶血。 可與其它症狀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 由於銅向血液內釋放過多損傷紅細胞而發生溶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