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骨折病人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骨折病人在恢復期應遵循一定的方法進行鍛煉。 這樣不但使患肢逐漸恢復正常的功能, 而且也是恢復肢體迴圈, 治療骨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但如果鍛煉不當, 也可造成不良後果。 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骨折後病人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骨折病人的功能鍛煉

一、骨折病人各部位的功能鍛煉

1、患肢被固定部分的肌肉

做靜力性練習(或稱等長練習), 俗稱用“死力”, 即在關節不動的情況下, 讓肌肉收縮用力。 通常患者在數天后疼痛減輕時開始進行練習。 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此練習時, 需注意不要屏氣。

2、傷肢未被固定的關節

做全方位的主動運動。 如老年人常見的腕部克雷氏骨折, 石膏固定在前臂至掌指關節下, 就可以主動做肩、肘和手指的活動。 必要時旁人給予協助, 爭取達到正常幅度。 上肢, 要特別注意肩關節的外展外旋, 及掌指關節的屈曲;下肢, 應特別注意踝背屈。 中老年人關節攣縮傾向很大, 應特別留意。

3、未受傷的肢體

病人應盡可能早起床, 保持正常的活動。 必須臥床的, 特別是年老體弱者, 應每日做臥床保健操, 包括深呼吸、未受傷肢體的運動等, 以防止全身併發症。 臥床保健操應該使心率加快, 大範圍關節活動和抗阻練習時, 運動心率應接近耐力練習水準。

4、脫位或骨折累及的關節

可在關節固定後的2~3周,

每天取下固定物, 在保護下作關節不負重的主動運動, 運動後再予固定。 這個方法可以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 同時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 有時, 固定物是石膏托, 可以自行拆裝。 但如果是石膏管形, 就必須求助醫生了。 這種做法適用于沒有堅強金屬內固定的骨折。 這個進程可以加快, 至於快到什麼程度, 則要取決於專科醫生的看法。

二、骨折病人不同時期的功能鍛煉

1、骨折早期

傷後1—2周內, 患肢局部腫脹, 疼痛, 容易發生再移位。 此朗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思肢肌肉作舒張收縮活動。 前臂骨折時, 可作輕微的握拳及手指的伸展活動, 上臂僅作舒縮活動, 上下關節則不活動, 而身體其他各部位均應進行功能鍛煉。 此期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使患肢血液迴圈,

有利於消腫, 防止肌萎縮, 避免關節僵硬。

2、骨折中期

2周以後患肢腫脹消退, 局部疼痛逐漸消失, 骨折端也有某種程度上的連接, 骨折部日趨穩定。 此時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舒縮活動外, 可在醫生指導和他人幫助下, 逐步活動上下關節, 動作應緩慢, 活動範圍應由小到大。 至接近臨床癒合時, 應增強活動次數, 加大運動幅度和力量, 例如:前臂骨折小夾板間定時可址行伸展腕肘關節運動。

3、骨折後期

骨折癒合後, 功能鍛煉主要方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活動鍛煉, 使各關節能迅速恢復正常活動範圍, 此時如仍殘留關節僵硬等功能障礙, 功能鍛煉更應積極。 配合理療, 中醫方劑熏洗,

特有助於關節功能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